至心精進第五

(請點擊下方 Play-button 鍵,即可開始播放錄音)

底下是「至心精進品第五」。

【法藏比丘說此偈已.而白佛言。我今爲菩薩道.已發無上正覺之心.取願作佛.悉令如佛。願佛爲我廣宣經法。我當奉持.如法修行。拔諸勤苦生死根本.速成無上正等正覺。欲令我作佛時.智慧光明.所居國土.教授名字.皆聞十方。諸天人民及蜎蠕類.來生我國.悉作菩薩。我立是願.都勝無數諸佛國者.寧可得否。】

經文之中「法藏比丘說此偈已」,這個偈子說完了之後,它底下,這個偈子都是可以唱的,至少是可以像現在我們這個朗誦似的,有種韻律韻調要把它讀出來。一般的就叫「長行」,就是一般的語言一般的話。說了這個偈子之後,用這個偈子來表達之後,就用這種一般的語言,「而白佛言」,還是繼續對世間自在王說。

「我今為菩薩道.已發無上正覺之心。」我現在還是在菩薩的地位,可是我已經發了無上正覺之心。所以這個「發心」是非常重要,初發心時即成正覺,他已經發了無上正覺之心。「無上正覺」就是「無上正等正覺」的簡稱,發了佛的心哪。

我是要「取願作佛.悉令如佛。」我願意我自己成為佛,而且讓一切眾生都成佛,「悉令如佛」。「令如佛」就是以我的力量幫助大家一切,讓他們都成佛,也就是度一切眾生都成佛。「願佛為我廣宣經法」,我希望佛哀憫我的愚誠,你就給我宣說經法,請你開示我、教導我,用經法來教導我。「我當奉持.如法修行。」我一定會信受奉行來執持,如法來修行。所以,修行大家要注意,要如法修行。常常就有的是你修得不如法,修得不如法就稱為「盲修瞎練」。盲修瞎練不但沒有好處,而且很有壞處。所以我們必須要「行解相資」,你要有正見。所以密宗講「見修行果」,把這個「見」字擱在前頭,「修行」擱在後頭,「果」擱在最後,你必須有「正見」。

所以在打倒「四人幫」之後第一班有一個學員他說他要去住山。我說:「你憑什麼住山?你還沒有正見,你住什麼山哪?」不是盲修瞎練哪,所以必須要有「正見」,才有「正修」、「正行」,這才有「正果」可說。所以他要如法修行,請佛「開示」。所以要親近善知識,請善知識教導我們。讀經也是親近善知識,從這個經文之中我們得到教導,我們要如法去修行,而不是用自己的意思。現在很多人他都是喜歡別出心裁,我怎麼出現一點新招,我要跟別人不一樣,一開頭就想的是這個。現在咱們就不說別的,一般的說吧,就是學文化,學寫字、學畫畫、學音樂,你先得繼承嘛。現在有很多好東西你都不去繼承,從你這就要開始搞一個新東西,古人那些個勞動、那些個寶貝,你全都利用不上,你要說創新,那你就從頭你去開荒、你去拔草,那這個又有什麼意義呢?所以很多果實,現成的果實,你先要繼承,如法修行啊。

「拔諸勤苦生死根本」,我要拔除種種的「勤苦」,「勤」它就是老來,這個事情它老來的、老有的,它來得很勤,這個苦來得很勤,而且是很苦。來得最勤、最苦的是什麼?這個生死的根本啊。你沒有拔這生死根本,所以就永遠是勤是苦,永遠在苦之中。要拔除這一種生死的、勤苦的生死之苦啊。

現在就是說大家也要知道,佛是不妄語啊。這個地獄之苦啊、這種種啊,那確實確實不是虛妄。佛騙我們幹什麼?佛也並不是說要有這麼一個隊伍都是佛教徒,這麼佛就高興。他有什麼可高興的?他這是要眾生真正得到覺悟啊,就是這樣子。所以他都是真實的話。要拔除這個根本,這個根本是不容易拔。真正要拔除根本,在所謂的「三惑」你不但不起現行,你還要拔掉它的種子。在你八識心田之中,你過去種種的殺盜淫,種種那些留在你八識心田裡頭的,成了「種」了。因為現在你做的事,就在八識心田就印下了,將來它就是種子。這個東西反覆反覆,最多的就都是貪嗔痴,這個種子它極其牢固。

不但我不再貪痴嗔了,而且我連八識心田的種子都拔除了,這才是真正解決問題,才斷了生死根本。所以你不是往生,在這個不退的地方繼續修,完全靠自己的力量,這確實是很難哪。法藏比丘就說,我要拔這種種根本,要很快來成無上正等正覺。為什麼呢?他要讓大夥「悉令」大家都如佛。

就剛才說,你不自度怎麼度他呀?就是我現在這樣一個心願,我打算要讓我在作佛的時候,也就是我成佛的時候,在我達到成佛的這個境界的時候,我的國土,因爲佛就必有佛的國土,那我這個佛,我所住的這個國土,這個國土他的教授名字,這個所謂教化,可以教給別人的,這是教授,我這個國土,我有些什麽可以來…。還有這個教授,種種的教授,有的國以香爲佛事,你聞見香他就自然心裏就清淨,就覺悟。我這個國土我這個教授這種種,包括各地方,極樂世界同樣有它的香普熏一切世界。這個光明也是如此,他這個教授,所以他是超越(這個極樂世界)。我這個教授,種種教授衆生的這些方法,我要用我的名字,我這個名號,那這個也就是很奇特,你們大家想一想這個也很特殊啊。你看咱們中國人,你說是誰不知道阿彌陀佛啊?所以一般都會「阿彌陀佛」!他張口而來。你再問別的佛,無量的佛呢?你看很少有人念藥師佛,你看咱們釋迦牟尼佛,這兒很少人去念釋迦牟尼佛。誰一張口就「阿彌陀佛」,大人、小孩,這個就是這個名字啊,這個名字普聞哪。

我願意我成佛的時候,我所教授衆生這一切教化,我的這個佛的名號都能够聞於十方,沒有一個地方不知道的,十方世界都能知道。爲什麽?這一點我們必須要清楚。現在也有很多人也是想他的名字能够聞名於世界,這個跟法藏好像是一樣,實際是無有共同之處。所以我們出家人最忌諱,居士也應該是一樣,你不是爲了名聞利養啊。我這個修持,我這個功夫,我這個理解,我的學問,我只是爲了我能够聞名,我能得利益,這是邪見哪。這是邪,這是很壞的事情。你只是爲了名聞利養啊,所以我就示現我很能持戒,但是你實際上動機就是要大家知道我的名,恭敬我。所以這細微之間這些地方很要注意。所以印光法師他說,你們想做法師,想說法,甚至說法是度衆生,但是這裏頭要提防這種心,爲了名聞,再接受供養,還有爲了利養啊,那這個就麻煩了。這個因果就是很不真啦。因不真,那果也不…,因地不真,果招迂曲 。

阿彌陀佛之所以要名聞十方,因爲十方聞名就念佛,因爲這是一個最殊勝、最巧妙的度衆生的方法,「惠以衆生真實之利」,使衆生能够得度。這個願是實現了,所以十方諸佛都在那兒讚歎阿彌陀佛,勸衆生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。這個願是滿了,但必須要如此,你知道了這個名你才能念這個名,知道這個國土殊勝,你才願意生這個國土。從這樣一個開始,就是蕅益大師說得好,「從事持達理持」,你先事上這麽念去,當你念得很誠懇,念得很清淨,你這一切,你對娑婆世界無所留戀了,名聞利養你都放下了,你只是清清淨淨地一句阿彌陀佛的時候,你不知不覺你就達到了理持了。你從持名念佛,你不知不覺你也就實相念佛了。衆生所做不到的事,地前三賢做不到的事,「無住生心」,你暗合道妙,你不知不覺你也就無住生心了。所以他這個是一個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的方法,這最殊勝的方便在於此。所以要他名字聞於十方,爲什麽?還是希望大家都選他一票嗎?選阿彌陀佛當什麽?全法界主席?沒有這個組織。可是我們要知道,「利心」大家還容易遣,容易認識,這個「名心」是和「利心」同等的卑污可耻,要深自警誡,不可以放鬆,不可以姑息。學阿彌陀這樣,這個名字聞十方,那就不是這個範疇了,完全是兩回事。

我要是都聞十方,爲什麽呢?因爲諸天十方聽到我的名字,所以第十七願,阿彌陀佛的第十七願就是名聞十方,名聞十方乃至於大家聞了之後,至心信樂,你去念,你十念都能往生。所以這樣的話,諸天人民以及蜎蠕之類,人啊、民啊、蜎蠕(蜎是小飛蟲,蠕是小爬蟲),這麽個小飛蟲小爬蟲,這樣的衆生很下等了,這代表一切衆生,這樣的衆生之類,來生我國,到了我國都是菩薩。所以極樂世界是大乘法,是一乘。所以天親菩薩的這個《論》,這二乘種不生。你只是想自覺自了,你不能生極樂世界。你生了之後,你必須在你這個最後,你就是修這個,你最初沒有發大乘,在你臨終你能發起大乘心來,這樣才能够往生啊,你始終是固定的是個小乘的心,不能往生。所以來的都是菩薩。那個下品的,下生的,多少年不能花開,一開之後他就是菩薩,他修菩薩道啊,他是大乘啊,都是菩薩。所以大家有人很輕視淨土,愚夫愚婦,不知道他只要一生就是菩薩,都是阿鞞跋致,必定成佛。

「都作菩薩」,我立了這麼一個願,我想要勝過無數諸佛國者,寧可得否?這個地方我們又要詳細說。我要想希望我這個國要勝過一切無數諸佛國者,寧可得否?辦得到辦不到啊?可得不可得呀?這個地方千萬不要可以看作這個法藏他是出奇鬥勝,我要蓋過餘人,我要超過一切。那這個心哪,他就不叫阿彌陀佛了。那頭一個字也是「阿」,是阿修羅王。這種逞勝的心,就是阿修羅的特點。阿修羅就是要逞能好勝,不希望別人强過他。要是別人强過他,他就要破壞。所以阿修羅有兩種,一種是護法的,一種是毀法的。那毀法的嘛,將來他的勢力盡了他入地獄啊。他是要勝過別人。這佛法不是如此,佛法是隨喜,你比我好我高興啊,我也喜歡哪。實際,我常常說我們等於是一個聯軍哪,我們的敵人是共業啊。有一個人修行得好,他就可以多消一點共業,就替我們多消一點敵人哪 ,只有好啊。你不管你是學哪宗哪派,你只要是真正的修持,都應當讚歎隨喜,不是某一個獨修,這樣一個形勢。所以阿彌陀佛他不是這種心,我要超過其餘人,而是我要想,我使衆生得到比別的佛國所得不到的那一種殊勝方便利益。是想給,不是想要,要一個地位,一個什麽什麽超過別人。我是想給別人,一切的衆生,他們所得到的好處,是這個好處要大於別的佛國,所以這才稱爲大願之王。這個事但是他也沒有把握啊,這個事能做得到做不到?所以他向世間自在王,他請開示。

【世間自在王佛.卽爲法藏而說經言.譬如大海一人斗量.經歷刧數.尚可窮底。人有至心求道.精進不止.會當尅果.何願不得。汝自思惟.修何方便.而能成就佛刹莊嚴。如所修行.汝自當知.清淨佛國.汝應自攝。】

「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。」開示了。他說:「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。」一個大海拿個斗去量它,一斗一斗舀海水,經過多少劫,也可以讓海露底啊。

「人有至心求道」,這譬喻呀,這譬喻什麽,是人,人若以這個至心來求道,不是來挖大海,他來精進不已,老精進。這樣子「會當克果」,他也一定,這個「會」就是「都」的意思,也就是「必然」的意思。這個「克」者呢,也是「必」也,「遂」也,「得」也,也可以當「殺」字講。在咱們這就是「必然得到」的意思。所以這個「會」字可以當「皆」字、「全都」的意思,也就是「都」。那麽一個人都可以、當然得到他的果位,圓滿他的願望,還有什麼願是不可得呢?

底下就回答得很妙:「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。」你自己想想,你修什麼方便,你才能夠成就佛剎莊嚴哪?照這個願望去修行。「汝當自知」,怎麼去修行,你應當自己知道啊。「清淨佛國」,這樣一個清淨佛國,你應當自己去攝呀。

這個地方只是說可以,但是具體的就沒有回答。就是這個事是可以的,但是怎麼去修、修什麼方便,你應當自己知。頭一個你應當自己想,怎麽修行你應當自己知道,這個國土你應自己去攝。一連一口氣下了三個「自」字,沒有回答,下了三個「自」字。這個很可以讓我們深思。這個就跟那個《法華》裏頭,《法華》最後要說,說這個「開權顯實」。多少年都給大家說的是權法,現在應當給大家說實法,說實法了。以前都是權巧方便,跟大家說一些,沒有和盤托出真實的東西,所以《法華》是要說這個實法。大衆請求三次,世尊都是「止止不須說,我法妙難思。」兩個「止」字,止止啊,停止停止吧,我們不須要說,我法妙難思啊。所以三次都是用「止止…妙難思」,所以就是說明這是不可說啊。不可說,但是不可說而說嘛,也不是就完全停在無說之中,所以三請而後說。所以這個地方,我們這三個「自」字,就是很相當於當初《法華》的這三個「止止不須說」。

而且這三個「自」字,我們說是世尊「老婆心切」。老婆心切這是禪宗常用的話,就是這個婆心,「婆心」就是悲心,悲心太切了。在禪宗來說,有人問法,六祖就說:「密在汝邊。」所以這三個「自」我們可以用禪宗來體會。禪宗是說「密」,密在你那一邊哪,所以說「汝自」,你自己啊。還有古時候禪宗人問問題,他回答說:「汝自會取好」,你自己去會取吧,「我不如你。」這都是最好的開示,比回答了一大套還好得多。

所以這個經,世間自在王如來在法藏問他之後,他說「汝自當知」、「汝應自攝」,「汝自思惟」,這不就跟這個禪宗是一致嗎?「你自會取好,我不如你。」所以直指他的「自」,這「自」是什麼?「自性」啊!所以連下了三個「自」字在這,這個確實是有深意啊。

那麼在淨土宗來說呢,日本大德,他這個 (「繼」字不要,我這個再版裡邊有這個「繼曰」,這個「繼」字可以省),他說當年佛回答他,說了三個「自」字,他說這含了三個意思。剛才我們說禪宗的意思,這裡咱們說淨土宗的意思。淨土宗的說教,他就要解釋一些道理。「謂法藏菩薩宿殖深厚」(這個「殖」跟種植的「植」是一個字),多生以來就種了很深的善根,「宿殖」就是宿世所種的善根,他所培養的東西很深很厚。「高才勇哲與世超異。」前頭都有這個文章,世間自在王如來出世,這個世饒王,當時就有這些字樣,他還用了這兩句話,「高才勇哲與世超異」來稱讚法藏比丘的話。

說是這個「淨佛國土之事」,他早就通達了,剛才我們不是說他是地上嗎。雖然是佛的智慧也不超過他。所以就說這個是「如你所知」,你自己可以去做。這第一個回答用三個「自」字的含義,就是說你水平很高了,這件事情你自己知道。

第二「謂攝取佛國」,各隨他自己的樂欲,想怎麼「攝」就怎麼「攝」。有的像釋迦牟尼佛是穢土,有的像藥師佛那是淨土,「濁、淨」各個菩薩成佛各有願力,各個的願力呀。或者是三乘都有,或者只是一乘。像極樂世界是「一乘法」,去了都要成佛,不是以成阿羅漢就可以究竟的。不是,是一乘法。所以這個佛國就任菩薩的意樂自己攝取,不用如來指示,是你自己的事。這是第二個解釋。

第三個解釋,就是說淨土裡頭有說三土,有報土、化土,報身佛居的實報莊嚴土,化佛居的凡聖同居土,還有法身佛所居的常寂光土,法身的這種土,這個高妙不是菩薩的分際。這個事情就「唯應自分,宜攝取之。」唯有以你自己的本分才能通達,這麼來才能攝取。所以這個地方,汝應自分。所以到了淨土,他雖然前兩個是說明這些個道理,到了這兒,那又還是跟禪宗是一味呀。所以到了法身境界,常寂光的境界,不是菩薩之分,就不是一些有修持有次第的這個分際所能了達的,必須要超過這個分際,超過這一切,那只是「自分」。所以這個「自分」就超過這一切。

所以當年唐朝時候,皇帝問這個忠國師,忠國師:「陛下應當在毗廬頂上行履」,皇帝你應當在毗廬遮那佛的腦袋頂上走路。這是禪宗的話。所以這不是菩薩之分,你只應自分。這個自分,他這兒他自個兒沒把它解釋,實際上就是這個意思。陛下你要在毗廬的頂上行履,毗廬是代表佛的最…,一切佛都從毗廬遮那流出來,日本稱爲大日如來,最高的佛了, 可是陛下皇帝你應該在毗廬遮那…。不是皇帝應當如此,另外換個人,來個小太監來問,他也可以這麽說,你應當在毗廬頂上行履。所以宗門就破三關。現在把這破三關解釋得很亂。我說個不客氣的話,有些庸俗化,把這個解釋得太淺了。破初關應當見法身。破重關是安住於法身。破三關就是破末後牢關,是法身向上,不僅僅在安住在法身。所以禪宗批評「你墮落在法身數中,沒在法身量裏。」你沉沒在法身這個量裏頭,還要超出,所以法身向上事。所以這些佛啊、報啊、化啊這一切一切,這個不是菩薩之分,你自攝,就超出這個,這就是法身向上了。這比法身還要向上,所以你自己攝,法身向上的事是你自個兒的事。這就是回答了。

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