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成正覺第七 (之四)

〔第二十二講,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〕

前一次我們說到,佛是要「為眾開法藏  廣施功德寶」。我們講「功德之寶」,講這個「寶」字,最後引出來這個譬喻,窮人偷了王子的寶瓶,裡頭有寶,死了之後還放光。佛說這個是「住於念佛者,心印不壞。」那麼這個就是「寶」啊,就是說把這個「寶」,「寶中之寶」布施給大家。這是上一次。

現在這個念佛就是「心印」放光,這句話很深刻。所以這裡頭有很多很精彩的內容。過去都是說淨土宗,咱們這個《阿彌陀經》跟這個般若《金剛經》這兩個有矛盾,好像一個說「有」,一個說「空」。禪宗說你們這個念佛「心外求法」,而不知道不是「心外」,正是「心印」。要說淨土宗是「有」,底下有好多地方指出「空」,我們底下就可以看到,我們一點點來。

【如佛無礙智   所行慈愍行   常作天人師   得爲三界雄
    說法師子吼   廣度諸有情   圓滿昔所願   一切皆成佛】

「如佛」。佛是這樣子,要無量壽、無量光。這我們都講了,「無量光」就「廣施功德之寶」。下面就說法藏自己所希望自己也能跟佛一樣,如佛的無礙的智慧。

「無礙」就是無有障礙,通達,沒有地方有阻隔,自在融通的佛智。所以《涅槃經》裡頭說:如來不是這樣,不是通達這個不通達那個,自地、他地 (「本」就是本界以及他界),現在我們可以說是多維空間,可以勉強打個比方,所以三維空間就不能知道四維空間的事情,多一維我們就全不知道了。但是佛不是這樣,他不受這個限制。這個可以勉強這麼打個比方。如來就是自地、他地完全知道,是故如來叫做無礙智。「如佛無礙智」,《涅槃經》這個地方我們引來作為解釋。

而且《大集經》說:「無礙智慧無有邊」,這個無礙的智慧不但是彼此無礙,而且無有窮盡、無有邊際。「善解眾生三業事」,衆生身口意所造的業是三業,這一切衆生的身口意所造的事,都是善於去了解,善於去解決啊。這個稱「無礙智」。我也要有如佛一樣的「無礙智」,也如佛所行的,這個跟上文接著的,這個「如佛」兩個字串到底下來,「如佛無礙智」,「如佛」所行的那樣慈憫之行,那樣慈愛、那樣憐憫眾生的行。

世尊是無緣大慈,視眾生等同一子,不是有什麼關係才興慈,都要救度登彼岸,所以願能跟佛一樣行佛的所行。所以這兩句話,頭一個求「無礙智」,願與佛同等的智慧;下一句這是求跟佛一樣的慈悲,這兩句話很重要,就是「智悲並運」。

所以我們學佛,它都是鳥的雙翼,要有慈悲,也要有智慧;要有智慧,也要有慈悲,要並運。這些阿修羅的智慧並不低呀,本領也很大,但是他就是缺乏悲心哪。你只有悲心沒有智慧,你要去救度也不能徹底,必須「智悲並運」。所以這一點也就是給我們做很好的榜樣。

我要「常作天人師」,「天人師」是佛的十號之一,以前講過了。「得為三界雄」,「三界雄」也是佛的一種德號。《淨影疏》,這是中國第一部解釋《無量壽經》的註解,說「世雄,佛之異名。」因為佛是斷盡了一切煩惱,或者三界之中色界、欲界、無色界,三界中的大雄,所以我們說「大雄寶殿」。斷盡這些煩惱還不是大雄啊?所以這個「世雄」就是佛。

這兩句就是說,願意「福」和「智」都如佛,成為跟佛一樣天人之師,普為教度,能為三界之雄,無所畏懼。我說法要如師子吼啊。「師子吼」,這個師子就是動物園的那個獅子,跟加個犬爪旁是一樣的,古代是一樣的。因為「獅子一吼,百獸畏懼」,這個表示世尊所說之法也是無畏之說,可以使大家都是震動。

《涅槃經》說:「師子吼者,名決定說。」這個說「決定義」,不是說可以這麼說、可以那麼說的,「師子吼」是佛所說的,就是這樣,所以是「決定說」。更不是戲論,也不是你可以隨便就加以修改的,所以說「離經一字,便同魔說」,這是「決定說」。

《維摩詰經》裡頭說:「演法無畏,猶師子吼。」就是這個說法,你出來之後無所畏懼,沒有任何人能夠把你反駁、推翻的,無所畏懼。所以獅子一吼,百獸都畏懼、都嚴肅起來。那真的佛法這個道理就是這樣。

那是前十年還在居士林的時候,來了幾個人大哲學系畢業班的學生,我跟他們挑戰,我說我敢和你們辯論,他們還和我辯論。最後大家都承認佛教是辯證,他們都走了。無畏,無所畏懼,不會被誰把你說倒的。

底下就是「圓滿昔所願」,「昔所願」就是法藏比丘過去所發的四十八願,我要圓滿我以前所發的這些「所願」。「圓滿昔所願」是什麼呢?最後的一句,「一切皆成佛」。所以講到這一句,聽了我們這個,就可以宣佈大家畢業了,咱們課堂也結束,不用再講了。「一切皆成佛」啊!所以我底下說,這一句,「奇哉!奇哉!粉碎虛空!」

「一切皆成佛」是什麼意思?不但有情的都成佛,有情的成佛已經就不可思議了,蒼蠅、螞蟻都成佛,地獄中的眾生也都成佛,而且磚頭瓦塊、桌椅板凳、燈、茶、咱們這一切,身上穿的衣服都成佛,一切皆成佛嘛!所以這一句就是四十八願的本體,從這一句話流出四十八願。

《往生論》可以給這個做一個註解,它說西方極樂世界佛土是莊嚴的,這是依報,這是無情,有佛的莊嚴、菩薩的莊嚴,這三種莊嚴(這兒講了很多種、多少種、加在一塊百十來種),這三種莊嚴就進入在一個「法句」之中。這我們得好好體會,這些莊嚴、這麼大的極樂世界,無邊無礙,在「一個法句」裡頭。

「一法句」是什麼句子呢?「一法句就是清淨句」。「一法」就是「不二」,沒有「二」,清淨。所以佛叫「無量壽佛」,又叫「無量清淨佛」,沒有這些雜染、垢污、煩惱,清淨,就一個「清淨句」。「清淨句」是什麼?「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」。所以一切一切,就都是「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」所顯露。

而且「清淨」有兩種「清淨」,「何等二種:一者,器世間清淨。二者,眾生世間清淨。」「眾生世間」是有情,「器世間」是無情,都清淨,都是「真實智慧無為法身」,都是成佛,所以有情、無情同成佛道。總之沒有那些「二」,有「二」就是差別,有了差別就不是平等,就不是一味,是這一味平等的大覺,一切皆成佛。

這兩種清淨,極樂世界的水能夠說種種的法,滿眾生的心意,想聽什麼,水就給你說什麼。我們這幾十人同時在這游泳、在這沐浴,各個可以聽到你所願聽的,而且聽了之後你可以馬上就懂。這是什麼水啊?這水就是佛嘛!「一切皆成佛」,水成佛了。不是佛,有這個智慧?你想深,它就是深;你想淺,它就是淺;你想淋浴,就是淋浴;你想暖,它就暖;你想溫度低,它就溫度低;你想水流得很慢,它就很慢;你想它流得很急,它就很急。這個都不奇,主要它能滿你各個眾生的心願,給你說種種不同的法。這是什麼水啊?這叫「佛水」也行,這叫做「水佛」也行嘛。這就是一切皆成佛的意思。

極樂世界無一不成佛,豈但極樂世界,一切世界沒有一樣不成佛呀!所以這一句話,這個就是所謂禪宗的向上一路,也可以說是末後句;密宗的所謂「大圓滿」,大圓滿哪。它是大圓滿,無一不圓滿,各個圓滿,就是一一都圓明具德,一一都圓滿,一一都具德,一一都成佛嘛。所以密宗最高的,在密宗是殊勝在這裡,不是那些奇怪的威猛相,帶著人頭,掛著什麼東西,或者是顯的雙身相,說那個是殊勝、秘密,那有什麼?不是一樣的嗎?雙身跟單身不就是一樣的嗎?威猛相跟慈悲相不就是一樣的嗎?那有什麼特殊呢?唯獨這個大圓滿是不共啊。黃教他就不能接受,他們不承認大圓滿。大圓滿和淨土宗和禪宗這都是一味。

所以我這說是「三藏十二部心髓,一千七百公案玄旨。」所以這一句話是「萬德齊彰,一法不立。」這不是一切德都彰、一切都成佛嗎,一切德都彰明、都成佛,那還要什麼?都成佛你還要用什麼法?你「言思莫及」,語言和思想是來不及了。「唯當默契」,自己去默契,再多說也就是畫蛇添足了。

在美國有一個做電腦工作的人,他讀到這一句,他大震動,「一切皆成佛」,這個也就是像「首楞嚴」哪。所以這一頭一尾…。「首楞嚴」是什麼意思?有人翻成《楞嚴經》,其實這個不大合適,應當是《首楞嚴經》,因為它的名詞是三個字,你只取了兩個字。簡化當然也可以,但是不要忘記有個「首」字,「首楞嚴」擱在一起才是一個名詞。這個字咱們中國沒有適當的字可以翻譯,所以只翻譯了音,沒有翻譯它的意思。它的意思一說就長了,意思是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。一切的事沒有一樣不是究竟的、是堅固的、是常恆的、是徹底的,那跟這「一切皆成佛」是一句話。

所以像這樣的經它就要滅,所以兩頭,首先要滅就滅《楞嚴》,《楞嚴》就是「一切事究竟堅固」。但是佛的慈悲,這樣殊勝的玄旨一直要給大家留到最後,這最後一部。所以我們說抓兩頭啊,一個就是要滅的那一頭,一個就是要住世的這一頭。

最後存在世間,最後就是《無量壽經》。就是像大家手裡一人一本的,因為九種之中就這一本最好,現在大量印,咱們現在已經印…。定稿,在解放之前剛定稿,到現在已經印了四十萬部。所以這也是因緣,很殊勝,精印。大家念的人很多,海外很多人一天念三、四遍,這麼厚的本,有多少人能背了,我們在座的就有人他們年輕時候都背過。所以咱們要用功,真要用點功,這是講真的,這個不是就是得個什麼學位,得個什麼證書,那個不管事。

【斯願若尅果   大千應感動   虛空諸天神   當雨珍妙華】

「斯願若尅果,大千應感動。」「尅」者,《會疏》的解釋:「尅」者就是成啊,「果」就是達到的意思,果是遂也。這就是圓滿之意,成就之意。我所發的「願」如果能夠感應成就的話,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聖眾都應該受到感動。我這個「願」如果是能成就的話,我這個是一種摯誠所發,為眾生成佛,那麼就要現出一些瑞相來,感應天上天神,諸天,梵天都要雨花,天雨花 ,說法的時候天雨花。「當雨珍妙華」,這個「雨」字是當動詞用。《聊齋》不是有個回目叫做「雨錢」嗎?「雨錢」就是天上下錢。「雨」字就是從天上下來的意思,這個「雨」字是動詞。「當雨」就是從天上下來雨花,天花紛紛下降。這個都是法藏當時說完這個「願」,他就表示他的心意,如果是能感應尅果的話,諸天就會雨花做為印證。

【佛告阿難。法藏比丘.說此頌已。應時普地六種震動。天雨妙華.以散其上。自然音樂空中讚言.決定必成無上正覺。】

底下,佛這個時候就告訴阿難,「法藏比丘說此頌已」,上面是個頌,「應時普地六種震動」,大地震動,六種震動。這「六種」有三個解釋,一種是指著「六時」,指的是時間,現在這就不是我們這的意思了,這個「六種震動」就是在這個時候震動,就是在法藏比丘發願這個時候震動,所以這個不是指的「六時」。

再者是指的「六方」,東南西北、有邊、有中,這就稱為「六方」。六處都震,這震那震,不是一個地方震,這稱為「六種震動」。這個就跟這合適,不是某一個地方震,普遍震。

而這個震動有六種動相,「動、起、湧、震、吼、覺」。「動」是動搖,地都動、晃了。我就看見那個上次唐山地震,北京市也受影響,就晃啊晃啊,晃晃晃,晃到那一個墻,那個磚一塊一塊都酥了,都脫離,誰也不挨誰,再晃墻就垮了。它就是搖動。「起」,升起來,地會鼓起來。「湧」就是有高有低,震動。「震」是有聲音,上次地震不是發出很大的聲音嗎?很多人聽見,唐山地震的時候發出很大的聲音,地震吼。「震」就是有聲音,「吼」者,是大的聲音,大地震就大的聲音。「覺」就是使大家都知道,感覺了,這個也可以說使大家覺悟,知道「無常」啊,「震動」啊。這也是「六相」,這「六種震動」就包括這兩種:各方、各種動的動相。

「天雨妙華」。天就雨華了。「自然音樂空中讚言」。自然空中就有音樂就在讚歎。就說「決定必成無上正覺」,這就是說印證法藏必定要成佛。這就是當時就感動了,當時就現出這個相來做證明。所以稱為「大願之王」。這個「願」實在是廣大,處處表現他大的智慧、大的慈悲,形成這樣一個大願,這是大菩提心,所以決定成佛呀。

這個在我這裡頭的316頁講了一些。大家自己看了,我們課上就不說了,但是這個意思我們已經也就表達了。

 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