介紹角虎集 (上)

一九八八年一月三日 講於北京廣濟寺

(請點擊下方 Play-button 鍵,即可開始播放錄音)

……受皈依、受五戒、受菩薩戒,那是自己的本師啊,還有人可能是受比丘戒,這是我們的本師啊。這個佛法最主張、最注重師承,「師承教導」,這傳燈啊。釋迦牟尼佛的法,這個智慧的光明、這個智慧的燈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。所以我們的師,就是把釋迦牟尼佛智慧的光,傳到我們的心裡面來,所以說到這個師的恩,勝過於父母的恩。父母所生的是我們的肉身,而我們的師呢,他是給我們的慧命,使我們得到慧命,所以我們要尊師。

居士林當然有很多位不是這個情況,沒有直接從老法師那兒得戒、得皈依;但是是我們居士林的導師啊。凡是居士林有聽過法的人,都是師啊。所以聽過人說一句偈,說過、講過一個的,都是師,都應當尊重,都應當飲水思源,都應當感恩哪、報恩哪。所以我們這一個呢,就是尊師,知恩、感恩、報恩,所以出現七個七的道場。大家發自內心的,顯教的、密宗的,大家都踴躍參加,這個應當讚歎。再有,我們的因緣很巧,也不是人為的,自然的安排,圓滿的這一天就是阿彌陀佛誕日。我們這個以念佛的一七來作為圓滿,而且是念佛的道場,圓滿的日子就是阿彌陀佛的聖誕。這也是大家的願力、老法師的善根福德,皆不可思議,所以這個事是很殊勝,應當讚歎。

那麼姚居士來相約,讓我再〔來講〕,不過這兩天,(巴居士知道的,他怕我不能來,)正是心臟有些不舒服,這個業力嘛,有些感冒等等。但是,我總是佛恩加被吧,我說怎麼我也得來一次。今天,還就是來了。

最近雖然是有些不好,可是我是這麼一個人,我就是個亡命徒啊。最近得了一些書,從各方面來的。這一本書在文化大革命之前讀過,還讀過不止一次。現今又來了,讀了幾部書。所以佛法就是不可思議。孔子也說:「溫故而知新」,不要說這我看過了就算了,你再看一遍,所謂「一番拾起一番新」,所以這一次讀了讀之後,收穫還是很多的。

那麼,今天我要用這本書裡頭的內容來向大家供養,意義也很深。這部書,北京話叫作《角虎集》或者《角(音覺)虎集》,長了犄角的老虎。這是根據永明大師的偈子:「有禪有淨土,猶如帶角虎,現在為人師,將來作佛祖。」「有禪有淨土」,在禪宗你是開悟的,念佛能念到一心,這裡「有禪有淨」,這就是帶角之虎。虎就很稀少,勇猛啊,是獸中之王,而且是帶角之虎。

這裡頭的偈子,就是咱們平常講的淨土宗的一些書籍,這個說法的人就不一樣了,都是帶角的老虎啊,都是禪宗的大德。所以今天我就從這裡選一篇,因為對咱們合適的。那麼這裡有什麼好處呢?我們淨土宗的書不夠嗎?為什麼我們要找禪宗人說的話呢?因為我們有很多人還不免有這種想法,尤其知識份子,他總覺得我要是根器好,我就參禪了,禪嘛,上根利智啊;這個念佛總是有點看不起,這是愚夫愚婦啊。就是勉強能夠念,也是覺得我這是不得已,我沒有辦法啊。對於這個情況,那這本書就有好處了。

這都是禪宗開悟的大德,他開悟了之後,他要學淨土,而且他要弘揚淨土。所以這就說明,不是上根利智去修禪,中根下根只好學淨土。那上根利智不但是學禪,禪開悟了,大開悟了之後,經過幾十年的修持之後,他還要修淨土,還要弘揚淨土。所以我用這裡頭的材料,就說明什麼呢?就說明這是「千經萬論共指,十方諸佛同讚」的法。不管你哪一宗,禪宗的大德最後他還是要再依止淨土、弘揚淨土。所以這裡面,就可以更增加我們的信心。

這裡頭有很多說淨土宗殊勝的話。這一類的話我就沒有選了,因為大家都已經參加念佛道場,打念佛七了,當然對於這個法門的殊勝,對於它,都有一定的一些了解了,所以這一方面,我們就沒有需要。

我單選了一篇,一位禪宗臨濟宗的大德,開悟的人。他談念佛、修行的要領,怎麼得到成功。這就是替我們總結了。一個參禪開悟的人,但是我們看的時候,可以感覺很深,就跟蕅益大師的《彌陀要解》就不謀而合。所以沒有這些宗的分別。在印度根本不分宗,馬鳴大師稱為八宗的祖師。在印度不分宗,本來是圓融的,是一個整個的。那密教的大手印、大圓滿,都是禪宗的見解。所以有這種大見解,開悟成就之後,他們說的話。所以今天從這裡頭選一篇。

【 永覺元賢禪師:金雞啄破碧琉璃,萬歇千休祗自知;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穩臥片帆天正朗,前山無復雨鳩啼。】

這是鼓山的住持,臨濟宗的祖師,叫做永覺元賢禪師。他很年輕,聽見了和尚的偈子就想出家,後來遇見了善知識,一步一步的深入,後來大徹大悟。

他最後的偈子是:「金雞啄破碧琉璃」,金雞把這個碧琉璃一下給鵮破了,這說明我們的智光發現,一下子把無明殼打破了,「啄破碧琉璃」。「萬歇千休祗自知」,萬般也歇了,千般也休止了,只有自己知道。所以到了禪宗他證的境界,那不是沒悟的人所能夠體會、所能猜測的。所以,虎禪師說:「神秀對於六祖,他就是摸不著邊,他對於六祖只能迷信。」他說:我師父把衣缽給他了,他一定比我強。到底六祖是什麼境界,神秀是國師,他不知呀。所以是「萬歇千休祗自知」。

「穩臥片帆天正朗」,我在片帆之上,我這穩穩的睡覺,天正開朗啊,萬里無雲哪。這說明他的心境。「前山無復雨鳩啼」。斑鳩下雨,它要啼哭;天朗了,前山那個斑鳩不那兒叫喚了。就這個境界。

這樣一位大悟的祖師,他最後就特別信六字彌陀為末法津梁。念這六個字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是末法的津梁,就是我們得度的,唯一靠這個。他就作了一個《念佛要旨》開示大眾。這裡頭的內容很好,所以我就覺得,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,廬山嘛,「橫看成嶺,側看成峰。」淨土大德說了,我們來看看禪宗大德怎麼說。它這裡一共是六條。

【一、淨土教源:昔佛為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,說種種法,普逗群機,不過去其習氣之穢,以還我本來之淨而已。】

第一條叫做「淨土教源」。淨土這個教,它的根源是什麼。根源是什麼呢?佛都是為了一個大事因緣出現於世。這個《法華經》就講,一切十方如來為什麼在世間出現呢?因為一個大事因緣哪!這個因緣不是個小因緣,是個大事情、大因緣哪,所以才出現於世。

這個大因緣是什麼呢?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。一個大事因緣出現於世,就「說種種法,普逗群機」,都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,去除掉這些習氣的污穢,恢復本人的本來光明。所以佛的開示,就是叫大家明白自己的本妙明心,大事因緣就是這樣一件事。說種種的法,觀機逗教,就是為的什麼呢?就是你現在有習氣,習氣也就是習慣,因為很多是多劫以來不好的習慣,這個很髒啊,把這個去掉,恢復本來的清淨光明而已,就是為了這麼一件事。

【但機既不一,教亦千殊。求其修持最易,入道最穩,收功最速者,則莫如淨土一門也。】 

「但機既不一,教亦千殊。」這根基是不一樣,人是千差萬別,咱們在座這麼些人,我就敢說,絕對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。「人之不同,各如其面」,長相沒有一個是絕對一樣的。都是一樣的,那就糟糕了,都認不清了。長相沒有一個一樣的,根機也沒有一個是彼此相同的,所以「教亦千殊」。因為根機不一樣,所以如來的設教也就有千差萬別,不同。

在這裡頭「求其修持最易」,大家看啊,這是禪宗人說,不是我們淨土人自己說,啊!我們老王賣瓜,就說我的瓜甜哪。禪宗跟淨土宗,大家都知道,相當對立的。這是禪宗大德的話,在一切法中,種種根基不同;但在種種法之中求其最易,挑一個最容易的。

「入道最穩」。現在有好些不穩哪。你這個打坐,打到了不倒單,這個是有功夫了,但是他還要出毛病啊。這是眼前的事啊,這個不穩當啊!現在這個密宗是很殊勝啊。但是,正因為密宗殊勝,所以魔王的眷屬,他紛紛就冒充密宗,到處設壇,到處招徒弟,到處傳邪法。你這一下子鑽進去了之後,你就萬劫不復了,不平安哪。尤其你初機,你怎麼知道誰真正是善知識?誰是惡知識啊?所以它好是好,它就不像淨土宗。淨土宗還有什麼?一個人說:「我就叫你什麼都不幹,你就專念佛。」不管他是什麼人,這個話咱們就可以聽,對不對?你發菩提心去念佛嘛,這「入道最穩」嘛。

而且是,不光是容易,不光是穩,而且也「收功最速」,得到功效最快的。三個「最」字,最容易、最穩、最快;「則莫如淨土一門也」。這是禪宗人讚歎我們的話。這一點我們要特別什麼,這別人在讚歎咱們,而且真實是如此,是不是。

不然為什麼他是禪宗道場,而他不說:「我禪好,你們不要去念佛。」佛就是這麼公開的,釋迦牟尼佛叫咱們念阿彌陀佛,去極樂世界,沒有說「你們就在我這國土裡待著,別走。」佛是最慈悲了,所以願意以最好的法子來度眾生。所以佛教他父親念佛,教他七萬個本家,都是念佛的;而且釋迦牟尼佛的父親也是現生開悟的,現生得無生法忍的,跟韋提希夫人一樣。人最要報恩的就是父親,他救度父親也是這個法子。底下就是把這個淨土宗的特點,最容易、最穩、最快,〔說明一下〕。

【淨土者何謂?太虛空中,國土森列,有淨有穢。眾生心淨則生淨土,心濁則生濁土。生濁土則障累日深,善法難成;生淨土則障累日蠲,善法易就。】 

「淨土者」是什麼呢?就是太虛空中,在整個的法界裡頭,有種種的國土。現在天文學已經發現了無窮的世界,這裡有的是淨的,有的是穢的。種種的世界,有的是淨的,有的是穢的;「淨」的就是清淨的,都是善的;「穢」的就是刀山劍樹,種種的地獄、種種的惡,互相吃,互相殺,互相殘害。那麼,什麼人去什麼地方呢?眾生要是心淨,你就生淨土;你心裡頭髒,就生濁土,自然之理。

「生濁土則障累日深」,你的障礙、你的累贅一天比一天深哪,善法就難以成就。「生淨土則障累日蠲」,〔障累〕一天比一天少。它這沒有退緣,它這一切都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處處都使你增進菩提心。你吃點水也增長你的善根,喝點八功德水,是吧?聞法、聞聲,看見菩提樹的影子,將來都證果。一切障礙就消了,善法容易成就。

【故學道之士,必須揀其淨穢。即淨土之中,亦有種種差別,其最為殊勝者,則西方極樂世界也。此世界乃阿彌陀佛無量願力,無量功德之所成就。故其功德莊嚴,大非諸方之所能擬。】 

「故學道之士,必須揀其淨穢。」我們學道人就要知道如何去選擇淨的,去掉穢的。淨土之中也有種種差別,這更深一層了。許多佛國是淨土,許多佛國也還有的是穢土,像釋迦牟尼佛這個土就是穢土。

但是許多淨土之中,「其最為殊勝者,則西方極樂世界也。」無量的佛國、無量的世界,當初世自在王如來〔時〕,阿彌陀佛的前身〔法藏比丘〕,他就請佛給他看一切世界,看了種種世界,他總結,把一切好的、精華的都收到一塊,他發願建立一個佛國,所以這個佛國是最為殊勝的。

這個世界就是「阿彌陀佛無量願力,無量功德之所成就。」為什麼它好?所以我們老念彌陀偈子,「阿彌陀大願王」,咱們佛法是講真實,不講什麼宣傳哪、虛假呀;真語者、實語者,是真實不虛。稱彌陀為「大願王」,就是因為他確實在一切佛中,大願之中居王,沒有人再超過王的了。極樂世界就是大願王這個大願之所成就,大功德之所成就。「故其功德莊嚴,大非諸方之所能擬。」所以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最尊、最高,就是這了 。

【其中有事有理,修者不應偏廢。何謂事?經中所列淨土,一切事相是也。何謂理?了知一切事相,不出一心是也。】 

底下就說了,先說明這極樂世界,說明這個容易,說明這個極樂世界的殊勝。但是我們要知道,這裡頭有事有理。理是本體,事是事相。一切種種都有一個現象,但是我們見到現象,進一步就要問,它的本體是什麼呀?本體就是理體,事就是事相,不能夠偏廢。不能夠只知道本體,就不去分別它的事相了。你說,都是錄音機,錄音機的本體就是一樣的,錄音機。但是你看看它種種不同,大的、小的、紅的、綠的,各種品質不一樣,這個的使用方法跟那個的使用方法不一樣。你要不弄清楚,就會把機器弄壞了,對不對。事相跟本體都得知道。這是舉一個很粗的例子了。

什麼叫做事?就是經中所列淨土的一切事相,淨土黃金為地,七寶莊嚴、寶殿樓閣,這一切寶香之所合成,一切功德殊勝那就不可說了;而且寶網彌覆,寶珠照耀,寶香普熏這一切都是事相。

何謂理呢?這一點就是咱們學淨土的人,往往在這個地方上,有時候顯得不夠。凡是今天能來的人,對於極樂世界是真有,對於它的事相,這些我們都是知道的。但是說,極樂世界的本體是什麼呢?什麼叫做理呢?就是「一切事相不出一心」哪。

既然說「一心」,頭一句我們還容易懂,這就是阿彌陀佛的心,是阿彌陀佛的心所顯現哪;既然叫做「一心」,阿彌陀佛的心就是在座每位每位您自個兒的心哪。那不然就是多心了。「一心」嘛,「心、佛、眾生」三無差別,也就是每一位行人你的自心之所顯現。所以心淨土淨。你心淨就生淨土,你心穢就生穢土。

實在說,心跟土就不是兩件事,說到徹底。這連科學家都懂得了。咱們總是把那個物質的東西才看成是真實的,不知道現在愛因斯坦他們都認識到,這所謂物質是人類的錯覺,沒有什麼叫物質啊。所以現在科學家在那說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了。所以就是「一心」,一切事相皆是「一心」之所顯現。既然是「一心」之所顯現,這裡頭,我們「事」跟「理」就要圓融起來。

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