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經所說的「自然中自然相」 與孔老「自然」之說有何分別

(問:《無量壽經》中所云之「自然中自然相,自然之有根本」,與孔老學說之「自然」有何異同?)

黃老答:是這樣,他這個是達到了一個自然,〔但〕他不能明知這個根本。連老子……,所以有時候說老子是八地,孔子只有七地,就是老子恍恍惚惚看到了根本。孔子只是說,在《易經》裏頭,說這個《易經》「寂然不動,感而遂通」啊,這就很高了。「寂然不動」,理啊;「感而遂通」是事啊,「理事無礙」。但他不是說的是心,說的是《易經》,《易經》那個卦。

老子就說:「恍兮惚兮,其中有物」,我還不很清楚,但是好像有這麼一個東西;吾不知其誰氏之子,我不知道他是誰家的兒子;「象帝之先」,他是上帝之先,造上帝的,哈哈哈哈……。

就這幾句話就八地了,所以八地見佛性,到了十地看佛性(都是見性嘛),還有一層霧。真正徹見佛性的,那就是咱們的本師,是不是啊?他是佛嘛。

所以這個禪宗的明心見性,有的就是恍恍惚惚,有的看見水裏月的影子,都算明心見性啊;你還沒見到月,見到月的影子,見到月的影子和沒見到月的人就大不一樣了。這裏頭好多分寸,所以雖然你明心見性,你證無生法忍,也有好多好多層次。

所以孔老之分就在此,他知道有這個理事無礙的事,但是他沒有說是……,所以對於這些法身、對於自性啊,他這裡頭還是比較疏遠。老子就比孔子親一點──我「見」到了這麼一個情況──不是真有一個東西這個「見」。所以「明心見性」,這個「見」的是「了了見,無所見」,而「無所見,了了見」,這叫明心見性。大家一想「我見一個什麼」,那一下子這就這就……,所以咱們語言是有侷限性的,你語言表達不到。

語言表達不到,所以有種種的說,你現在也體會到……,這就好辦了。這時候「明心見性」就像看到什麼什麼,有很多人好多體會,有的人以為這個……,實際上是……,是清清楚楚地看見,但只是……;「賊入空室」就是說的這一句話。

所以開悟的人像什麼?像賊進了那個空屋子,全心是想偷啊、想得啊。撬門啊,好不容易把這個撬開了,一進門,屋子是空的,才知道,我沒有東西可偷!真正他證實了無東西可偷,可是他進門了。

這是一個比方,就是「了了見」,進了門了;「無所見」他沒有東西可偷;「無所見」,可是「了了見」啊,所以說。那就比老子那個高明了,老子恍恍惚惚啊,他這是真正知道,哈哈哈哈……。所以這裏頭很有趣味,是吧?很有趣味。

回【《大經解》問答】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