邊地疑城第四十 (之三)

四者、所謂疑惑是疑惑什麼呢?他不了這「無等無倫最上勝智」。就懷疑佛沒有得「一切種智」,好像不是這麼明顯,總是覺得對於佛的智慧他測不到,他沒有想到能到這樣的境界。他就是以他的這種思想來看待佛,「啊!你不恭敬佛,佛會生氣。」就這個話,你想想,對於佛,他理解不理解?他認為很對,你這個樣子佛要見怪。佛還會見怪?對於佛的智慧一點也不理解,佛還會嫌髒?要挑乾淨?要這要那?要上供?等等等等的,都是「不了佛智」嘛。

不是在這兒說,一定是不相信佛的「一切種智」,他對這個名詞,他也沒有概念,其實就這個意思,佛的「一切種智」?還有這個?這句話大家聽了還是不明白,舉個例大家就明白了:對於佛看得也就跟平常人一樣,就是這些個嘛──還是人情世故,還是喜歡說好的,你給我磕頭,就是這一切一切,這乾乾淨淨;不知道「穢跡金剛」,那就只管髒,什麼髒都只管來,越髒佛越放光。

修「穢跡金剛」有往生的。就是那顯神通,很厲害。一個姓李的,我見過這個人,他念穢跡金剛,他試試,穢跡金剛真來了,嚇得藏在桌子底下。他〔穢跡金剛〕說:「你請我來什麼事?」他也說不出來,在那發抖。一聲雷,就不見了,他嚇死過去了;釋迦牟尼佛的化身。

所以對於佛的「無等無倫最上勝智」,大家不能生信。因此對於佛這種智慧所流現出來的淨土法門,沒有產生正信。正因為如此,所以就感受到胎生之報。那怎麼辦呢?對於這一些佛的智慧,眾生你是不會理解的了;仰信哪,應當仰信哪!

彭二林也說:「一切境界本來一心」,這是一心的顯現;「離於想念」,這是離想念的境界;「以眾生妄見境界」,這個境界是你妄見、錯見哪。所以這就跟科學家的話很類似,「這些物質是眾生的錯覺」,你錯誤的感覺。現在我們這兒不是這麼說嗎,一切境界,(物質不就是境界嗎?)是眾生的妄見。本來是無一物,因為這樣的虛妄所見,你就產生一些分別,一些分歧,一些界限,一些等等的差別。因為這一些境界是你妄念起而顯現,它「不稱法性」,它不符合於法性,因此對於淨土法門你不能覺了。你所想的這些是不稱、不符合於法性,對於符合法性的呢,你就沒有這決定的信心哪。

「諸佛如來離於見相」,無所不通,「無所不遍」,他沒有這些;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」,他是離於這個「見相」,諸相都非相,他沒有「見」哪。因為他離了這個「見」了,所以就「無所不遍」;你有所「見」就有所侷礙。

「心真實故,即是諸法之性」,真實的自心就是諸法的本性。自性、自體能夠顯、能夠照一切的妄法,有大的智慧之用。所以我們自體,就是它顯出妄法,它也能夠照了這些妄法。有無量的方便,有大的智用,能夠隨眾生你所應得的解,來給你開示種種的法義。

因為「諸佛如來離於見相」,無所不通,他心真實。這心真實就是諸法之性。由於佛這樣的由真實心這個自體所顯現的,就能顯一切妄法,照一切妄法;也能顯,也能照,對於眾生都能瞭解。眾生也都是妄,哪裡有眾生?因為沒有眾生,所以無眾生可度,這都本來是佛。

但是這個妄,雖然是妄,佛也能照見;能夠照見就有大的智用,有無量的方便,能夠隨眾生所應得的解,給你開示悟入,讓你得到種種的法義,所以這是「一切種智」。佛有「一切種智」,能夠無所不知、無所不窮、無所不盡,有這樣大的智用。

所以佛的神通,什麼是佛神通?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是佛神通。所以那些禪宗的祖師,那個都是佛神通啊;搬山倒海,那是末技,哈哈哈……末技。這「無等無倫最上勝智」就「無所見」;「無所見」就「無所不見」,拿這個就正好來對治第四疑。所以眾生有疑惑,是哪些疑惑?就這些疑惑。

元曉又說:「若人不決如是四疑」,這四個疑你不能把它排除,「雖生彼國」,你就是用其他的功德生到了極樂世界,你只能到達邊地。總之,就是你到了極樂世界,所謂邊地,也是一個譬喻吧;就是說,你在宮殿之中不能見佛聞法,這就叫做邊地。不是佛不叫你聞法,實際自己是如聾如盲啊。再說一步,就是如聾如盲啊,你聽著跟沒聽著一樣,所以「難聞」哪,更進一步的是指著這個。

那些阿羅漢一直跟著佛那麼多年,一直到了最後佛說《法華》的時候,還有五千弟子要退席,不能聽啊。所以就知道,這眾生多難度啊!他聽不下去了,培養那麼久啊。很多弟子就哭:云何一法中,而不知此事?一直跟著佛,這別人多少無量無量的都成佛,都大解脫、大成就,而這些個弟子不知,跟沒看見一樣,他無動於衷,不關我事,跟沒聽見一樣。所以不是真瞎真聾,他就是如聾如盲。

到極樂世界也是這個情況,你聽阿彌陀佛,你跟沒聽見一樣,你聽你覺得這與你無關,你所關心的不是這個事。一定要等,要等到幾百年之後,你要懺悔,增加你的信願,懺悔你的疑惑,把這個疑惑的罪懺悔清楚了,你才能得出。

那麼,怎麼辦呢?就說大家,有人對於上面說的這四種智慧,你還不能夠完全明解,但是你要能夠自謙,所以是不要我慢,不要驕傲。要印《谷響集》的那個人,最近我有兩年不給他回信了,我就看見他,露了點驕傲的根。這驕慢不行,要自謙哪。

如果你能夠自謙,你知道自己心眼實在沒有開,眼也沒開,心也沒有開,只有仰信哪。只有相信佛,佛所說是對的,我信佛的話,接受佛的話,不能自己出一點主意。你出主意,你是最大的我慢。你怎麼能自出心裁,出主意呢?一切聽佛的,我不知道,我查書,唯佛所說的為依據,這樣叫做「仰信」。佛說的,我就是不敢還價,就是如此。我不懂我就說我不懂,但是我仰信,這個很好啊。

「如是等人,隨其行品,往生彼國,不在邊地」。你能夠自謙、能夠仰信,雖然不能明白佛這樣的智慧,你到了極樂世界之後,你可以往生彼國,你不在邊地上停留。

「生彼邊地者,別是一類,非九品攝。」因為他疑惑,疑惑是懷疑。剛才我說的,不按佛說的辦事,自己這個……這種種的嘛,也都屬於這一類。總之,對於佛的智慧沒有深信,因此我慢或疑惑。所以「貪瞋痴慢疑」,總之說是五毒,又在「貪瞋痴」外,加一個「我慢」。要謙下,要都斷疑,「貪瞋痴慢疑」這是最嚴重的。

後來有人把「貪瞋痴慢疑」改成「貪瞋痴慢嫉」,妒嫉的「嫉」。你要沒有疑了,那第五件事就是妒嫉。如果你還有懷疑,那這懷疑比妒嫉還嚴重,還應該回到「貪瞋痴慢疑」。所以這個如果能夠仰信,你還可以九品往生。這就是剛才討論「若生疑惑」。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