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講 無量壽經的殊勝 (之三)

底下要重視的就是「禮佛現光」,這極樂世界現前了。這是一件大事,因為《觀經》是在宮裏頭說的,就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一些侍女,沒有四眾弟子。說《阿彌陀經》時,人數很少。說《無量壽經》的時候,就說咱們地球上的人,「大比丘萬二千人」,有一萬二千大比丘在法會上,沒有退席的。說《法華》,還有五千人退席,聽不下去了。一萬二千比丘、七千男居士,就一萬九;五百比丘尼、五百女居士,兩萬,整整兩萬。現在開萬人大會,這是兩萬人大法會。

這兩萬人的大法會上,人人都見到了極樂世界。所以有人說「誰看見了?」這不是歷史上記載了嗎,這看見了。說《觀經》的時候,韋提希夫人和侍女們也都見到了極樂世界。所以淨土三經中有兩部經,當時聽經的人都親見極樂世界,親見阿彌陀佛。

這一點也就是阿難了,佛就說:「如果你們想見阿彌陀佛的話,應該向西頂禮,念佛號。」阿難就起來了,就說:「我願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。」就在頂禮的時候,忽然親眼看見,看見阿彌陀佛「容顏廣大」,紺目澄清四大海,白毫宛轉五須彌;「色相端嚴」,色相非常端莊、非常莊嚴,「如黃金山」,像在海上湧出一個黃金山一樣金色光明。就看見極樂世界、看見阿彌陀佛了。

同時又聞十方世界諸佛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種種功德,「無礙無斷」。當時見著佛,而且聽見十方世界諸佛正在那兒稱揚讚歎阿彌陀佛呢。我們現在這個時候,十方諸佛也在那兒稱揚讚歎,不過我們耳朵不行就是了。這無礙無斷,他沒有障礙,沒有間斷。

阿難接著發願,阿彌陀佛即於掌中放光,照到一切佛世界,這一切佛世界也明現。所以在這個會上,不但見到極樂世界,聽見了極樂世界之外其他十方佛讚歎阿彌陀佛,後來佛又放光,十方世界大家都見到了。咱們這個世界完全是光明,「唯見佛光」,阿彌陀佛的光,「明耀顯赫」。

底下大家要重視,「此會四眾」,這個法會的四眾、聲聞、菩薩、天龍八部、人非人等,所有的都在內了。剛才我說的那兩萬是人,還有他方的阿修羅、天人,多少他方的菩薩,都無量無邊了。我們最主要點是要觀咱們世界上的人,這都包括在內。「此會四眾」,就剛才我說的一萬二千比丘、七千男居士、五百比丘尼、五百女居士,兩萬人,這四眾啊。人人都看見了,都看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,看見阿彌陀佛於彼高座,威德巍巍,相好光明,聲聞、菩薩恭敬圍繞。

這就是咱們一個證明,不要覺得這是個寓言、是個安慰。而且孔子、老子,我們誰也沒有見著嘛,但是我們承認他們,歷史上書記載著在那的。而這個法會上,大家這麼多大眾都親見了,經典記載下來的事情,是個歷史事實,我們就是要真實的生信有極樂世界。《阿彌陀經》:有世界名曰極樂,其中有佛,號阿彌陀。兩個「有」字,有世界名曰極樂、其中有佛號阿彌陀,這兩個「有」字,剛才我們說的,也就是這兒的證明。

再說這個經的重要,我們看底下講的流通分。流通分就是勸要流通,當然這個經裏頭重要的地方很多,我們今天不是談這個,是談我們要重視它。首先要重視這個經,這你才會去讀它,才會去研究它。我們先要重視起來。第四十三品就是「流通分」的開始,「佛告慈氏」,這是佛對彌勒菩薩說的。所以這一部經前半部是阿難當機,後半部就是彌勒菩薩當機。這是很特殊的。

這彌勒菩薩當機,告訴咱們什麼事?當來彌勒下生以後,還是要弘揚這部經。佛後來就把這部經囑咐給彌勒。所以大家要等到龍華會上,龍華會上靠度眾生的,還不是講唯識,還是《無量壽經》。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:佛告慈氏.汝觀彼諸菩薩摩訶薩.善獲利益。若有善男子.善女人.得聞阿彌陀佛名號.能生一念喜愛之心。歸依瞻禮.如說修行。當知此人為得大利。當獲如上所說功德。心無下劣.亦不貢高。成就善根.悉皆增上。當知此人非是小乘。於我法中.得名第一弟子。

「佛告慈氏」,(慈氏)就是彌勒菩薩,他說善男子、善女人,如果「得聞阿彌陀佛名號」,能聽到這個名號,乃至「能生一念喜愛之心」,能真實生了一念的喜愛之心,你起心動念,能引起這麼一念,當然這一念是很真實的一念、很清淨的一念。「歸依瞻禮」,歸依阿彌陀佛,願意禮拜、願意「如說修行」,那怕只是一念, 「當知此人為得大利」,你要知道這個人是得了極大的利益。

底下就簡單一點了,「當知此人非是小乘」,你要知道這個人他就不是小乘道,所以生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大乘的,純一的,極樂世界純粹是大乘菩薩。又說裏頭有很多聲聞,是什麼意思啊?他是大乘菩薩,但他所證,他斷惑的水平,他剛剛斷了見惑思惑,相當於阿羅漢,還有塵沙惑未斷、無明惑未斷,慢慢的斷。我們就是帶業往生,帶惑往生,你發小乘心是不能往生極樂世界的。所以這就不是小乘了,這是什麼呢?底下就是佛說了,「於我法中.得名第一弟子。」就是在釋迦牟尼佛的法裏頭,這樣的人是弟子中的頭一號人物,是第一弟子,笫一流的弟子。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:是故告汝天人世間阿修羅等.應當愛樂修習.生希有心。於此經中.生導師想。欲令無量衆生.速疾安住得不退轉.及欲見彼廣大莊嚴。攝受殊勝佛刹.圓滿功德者。當起精進.聽此法門。爲求法故.不生退屈諂僞之心。設入大火.不應疑悔。何以故.彼無量億諸菩薩等.皆悉求此微妙法門.尊重聽聞.不生違背。多有菩薩.欲聞此經而不能得.是故汝等.應求此法。

所以有好多人現在還是在那不大重視淨土法門,我在佛學院講課,我說:「我也不敢希望你們每一個人都信淨土,但是我確是有這個希望,你們任何一位都不要輕視淨土法門。」釋迦牟尼佛說:能這麼信,那怕只是一念,這清淨單純的一念,就這樣,就不是小乘,就是釋迦牟尼佛的第一弟子。

所以佛就告訴大家,天人、世間、阿修羅等,應當對這個法門「愛樂修習」,應當喜愛,應當歡樂,應當好好修習,「生希有心」,所以彭二林說:此是萬劫千生稀有難逢之一日。我這萬劫千生輪轉六道,今天能遇見這個法門,能聽到這個法門,這是萬劫千生稀有難逢的一個遭遇,這叫希有心。

「於此經中生導師想」,對於這部經裏頭所說的話,應當把它當作導師,要依止。「欲令無量眾生.速疾安住得不退轉。」為什麼說是大乘?就是你念念不忘眾生,來接受這個法門。無量億諸菩薩,都求這個微妙法門,尊重聽聞。「多有菩薩.欲聞此經而不能得.」還有很多菩薩想聽這個經,聽不到。「是故汝等.應求此法。」說會上的大眾,你們哪,應當好好求這個法呀。

《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》:由於此法不聽聞故.有一億菩薩.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若有衆生.於此經典.書寫.供養.受持.讀誦.於須臾頃爲他演說。勸令聽聞。不生憂惱。乃至晝夜思惟彼刹.及佛功德。於無上道.終不退轉。彼人臨終.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滿中大火.亦能超過.生彼國土。是人已曾値過去佛.受菩提記。一切如來.同所稱讚。是故應當專心信受.持誦.說行。 

又說:有一億菩薩,這些都是大菩薩,就是由於這個法不聽聞,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所以就勸受,如果能夠信受,如法修行,好好的,這個人已經蒙過去佛給他受過記了,而且現在十方佛都在讚歎。

所以勸大家要怎麼樣呢?「是故應當專心信受」,我們要信這個法門,接受這個法門,「持誦」念這個經,持佛號,「說行」,「說」,為別人解說;「行」,最主要是行,如說修行,你得行,所以信願行,你得念,盡你最大努力去念。這就是說這個經的重要。

末了再提一點。經是都要滅的,我們是很辯證的,他們說:「你們佛教將來也會消亡。」我說:「我們從來也沒有說過,我們是永遠常存的,我們不是賴在地球不走的。」將來佛法是要滅的,經是一點一點滅的。有一部經叫《法滅經》,哪部經先滅都說了,第一部經先滅的就是《楞嚴》。現在已經有人著書說《楞嚴》是假的,佛早就懸記了,將來這個經要滅。他說是假的,慢慢後頭的人也都相信了他的話,那麼都說是假的,誰也不念了,這部經不就滅了嗎。可是沒有想到,這事佛早就告訴你將來要這樣,而這批人就按照了這條道 。

再有就是《涅槃》,都是極高深的道理。將來眾生根器不夠了,這個都要滅,滅了之後怎麼眾生能得度?佛所以出興於世,就是為了要惠眾生真實之利,就把這個最殊勝的法子,以佛的威力獨留此經。什麼法、經都滅完了,還把這個《無量壽經》留下來。留多久?不可能無限期,都有時節因緣、都要有根器。這根器在那變化,他不能接受哪。你有跟沒有不一樣,所以「止住百歲」,只會留百年。

因此我們也可以知道,從現在起一直到最後,這個時候《無量壽經》是剛剛在咱們中國興起,在日本是放光的,是早被重視的,在中國中間衰微了,現在又開始在抬頭。那麼一直到最後,法都滅完了,最後一百年,還要有這部經。所以如果我們對於此經能夠如說的信受、持誦、說行,我們就是佛的第一弟子。我們也就是為了如來護持這個法,到最後還有一百年,還能存在於世,利樂眾生。

這是今天向大家匯報的主要部分。另外我也知道我們有很多人都喜歡密宗,我這就把諾那祖師的開示…。他是在香港傳完法,在離開香港之時,最後說了點開示。這裏有關淨土的部分,我介紹幾句,我們就圓滿了。

《諾那祖師離港前夕開示》:念彌陀者,臨終觀佛在頂,信心不疑,遂忘自身,而契彌陀法身。何況彌陀發願甚強,無論修證如何,只臨終憶念,決定接引。

諾那祖師是紅教的法,也就是蓮花生祖師的教,是最古的教。他有一個很特殊的特點,和別的教派不大一樣,就是特別尊重阿彌陀佛。就是說,無論什麼根機,都是要教他學金剛薩埵,學阿彌陀佛的法,人人都得修。這是諾那祖師的話:最後往生,「念彌陀者」,念阿彌陀佛的人,你臨終就觀想佛在你頂上來接引你,「信心不疑」,你不要懷疑,你就把你自個兒忘了。自個兒忘了,你就跟彌陀的法身…,彌陀在頂上,「心作心是」,你就跟彌陀的心相契了,這就可以往生。

何況「彌陀發願甚強」,「無論修證如何」,不論你修證的水平怎麼樣,這跟蕅益大師的話完全是一樣的。我們好多人錯就錯在這兒,總覺得自己功夫不夠, 老去追求功夫去,你這功夫夠不了!不是那個功夫的問題。不管你修證到什麼程度,不論你這個。所以蕅益大師說只憑信願之有無,能不能往生就看你有沒有信願;你生了什麼品位,才是你念佛的深淺,那在你修證的程度。主要你要深信切願。他說臨終能夠憶念,有信願,就決定來接引。你修持差也不要緊,根器差也不要緊,只要你是念,你憶念,你臨終還想著阿彌陀佛。底下又比較 。

《諾那祖師離港前夕開示》:修他方佛,必三密具足乃度,此尊一律平等普引。

修別的佛,「必三密具足乃度」,你修其他的本尊,修藥師佛修什麼什麼,你必須得三密都修才行。三密就是身密、口密、意密。密法的特點就是讓凡夫的三業:咱們身是造業的;嘴是造業的;意是造業的,讓我們這凡夫的三業,頓同如來的三密。你身結印了,結釋迦牟尼佛的印、阿彌陀佛的定印。你結印,這身就是身密;嘴念咒了,語密;心裏想著般若,比方《金剛經》、心裏想著種子字,憶佛也行,這是三密。別的修行,最後必須得三密都具足才得度。唯有阿彌陀佛這一尊,不管一密、兩密、三密,一律平等普度。不論你修持怎麼樣,只要你臨終在憶念,願意往生就可以。這是極殊勝。

《諾那祖師離港前夕開示》:祝諸位不忘阿彌陀佛,常存一心不亂。

最後,都完了,最後一行:「祝諸位」,祝在座的諸位,因為他在香港、澳門都灌了很多頂,最後要分別了,就臨別的開示。「祝諸位不忘」,不要忘記阿彌陀佛。所以我今天最後也是以祖師,我師父的師父,用我師父的師父這一句話,來結束我們今天,就是「祝諸位不忘阿彌陀佛。」謝謝大家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回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