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(之四)

[解]:如上諸賢所以盛讚此經者,蓋以本經持名念佛法門,圓滿直捷,方便究竟,一超直入,最極圓頓。

「如上諸賢所以盛讚此經者」,為什麼這麼稱讚此經的原因何在呢?原因就在於本經是主張「持名念佛」的。念佛有四種法門:實相念佛、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、持名念佛,這是主張持名念佛的。

所以《阿彌陀經》大家都知道,念佛一日、二日、三日,至七日七夜,那就一心不亂,就往生了,提倡持名念佛的。「本經持名念佛」,《無量壽經》也是如此,也是主張念佛,三輩往生都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」,都是主張持名的。那麼這個法門如何呢?這個法門殊勝啊!

這本經之所以殊勝,因為本經是著重在「持名念佛」,所以這個法門是「圓滿直捷」,最圓滿哪,萬德都攝在這個法門裡頭了,一切殊勝。所以蕅益大師說,你這個念佛,你就是一大藏教都在裡頭了,多少戒律都在裡頭了,多少禪宗一千七百則公案等等等等都在一句之中,所以它圓滿哪!

「圓滿直捷」,直捷了當,念佛法門直捷了當。你念「南無阿彌陀佛」,念的是什麼?所以先師在《淨修捷要》裡頭說,「無量光壽是我本覺」,無量光、無量壽這阿彌陀佛的名號嘛,是什麼?是咱們每一個人你自己的本覺;本有的覺性,稱為本覺。

「起心念佛方名始覺」,不覺就是眾生,你雖然有本覺,你現在不覺就成為眾生了,這很冤枉啊,這個輪迴是很冤枉的事情啊,起心念佛才叫做始覺。你念的是什麼呢?念的就是阿彌陀佛,就是無量光,就是無量壽,念的就是自己的本覺,始覺就合了本覺了嘛,所以是直捷了當。

而且是「心作心是」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。我要來念佛,這是心在作佛;我念佛的這個心,它本來就是佛。所以你起心來念佛,而所念的正是你能起的這個心哪;如珠子放光,光就照了珠子,先照了珠子,這多麼直捷呀!所以念佛法門就是如此,它是直捷啊;「圓滿」是萬德都在裡面了,而且是直捷,始覺合乎本覺啊。「聲聲喚醒自己」,句句都是叫醒自己。念阿彌陀佛,你叫誰呀?你叫你自己,把你自己叫醒啊。

「方便究竟」,這是剛才說的,以方便為究竟。這個是太方便了,就這幾個字,誰都可以,會念哪;也不用閉關,也不用什麼,你隨時隨地,走路、做工作、上公共汽車,你都可以念哪。

「一超直入」。只要你念得……,所謂「一聲佛號一聲心」,一超直入啊;而且是「最極圓頓」了,就是夏老師的話,「念佛時就是見佛時,見佛時就是成佛時」,所以直捷了當,一超直入,最極圓頓了。這還不圓頓嗎?「念佛時就是見佛時,見佛時就是成佛時」啊,底下還要發揮。

[解]:以彌陀一乘願海,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覺,作我眾生之因心。以果為因,因果同時。從果起修,即修即果。心作心是,不可思議。

因為這個是「彌陀一乘願海」,彌陀發了四十八個大願,這第十八願,只要你念十句就可以往生,這又稱為一乘大願之海,所以我們唱讚子,「阿彌陀大願王」,這個讚子是有根據的。為什麼稱為大願之王?一切佛中,以彌陀之願為諸佛之王啊!就是如此,道理就在這。

「六字洪名」,我們這個念佛是把彌陀的大願之海,以六字洪名,萬德都在裡面了,這樣一句洪名,這是佛所證的究竟的果覺(佛發了大願,大願成功了,是佛的果覺;佛的這個名號名具萬德,這也是成了果覺,成了佛才有這個名號),把這個佛的果覺作為咱們眾生因地的心。

咱們念佛,咱們這不就「是心作佛」嗎?這就成了我的心了,我要發願往生,跟彌陀大願就相合了。那我念的就是什麼?我的心中是什麼?我心中就是彌陀的名號,彌陀的名號就是彌陀的果覺,彌陀的果覺就成了我現在的心,所以直捷啊!

「以果為因」,我們是把佛的果作為我們的因哪,這個因和果就同時的。所以這個《法華經》,這講《妙法蓮華經》講這個蓮花講得很多,今天不多說了。這個蓮花的最殊勝之處,就在於花和果是同時出現,蓮花一開,小蓮蓬在裡頭。桃花、杏花,花謝了才看見果實,先有因,後有果。

唯獨蓮花,因出現,花一開(因出現),果就出現。所以《法華》之特點,《妙法蓮華經》為什麼用蓮花作譬喻?就是要指出這個「因果同時」,所以圓教之不可思議就在這兒,所以要能圓信圓解,你修一天等於其他人修一劫。這「以果為因」,所以「因果同時」。

「從果起修,即修即果。」你從果上修的,所以這個是他力派。淨土法門是他力派;「果」,果教,是從果上起修的,這從果上起修的只有淨土宗和密宗。它不要前頭選種,而且還要開墾,要除草,要選種、播種等等等等的。果實出來了,你只要吃;你在念你就是享受,農民把這個蘋果樹的工作都圓滿,大蘋果結來了,送給你,你來吃。這個多簡單!這是果教。不須要你再投身飼虎啊,哈哈哈哈……,那個是很不容易啊,是吧?這個都是成就了的果實,你只要吃果實就行了。

「即修即果,心作心是」,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,不可思議呀,就是因為這個持名法門不可思議。這部經為什麼這麼殊勝?這麼被稱讚?就因為持名法門。持名法門它就是因果同時,即修即果,心作心是,不可思議。

 [解]:故《彌陀要解》曰:「一聲阿彌陀佛,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,乃諸佛所行境界,唯佛與佛能究竟,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」

所以《彌陀要解》,(這還有一小段,我們講完這一小段,這一小段很要緊。)「一聲阿彌陀佛……」,這是蕅益大師的著作,這蕅益大師我們要對他特別尊敬啊!這是印光老法師的話,不是我的話,他稱讚這《彌陀要解》,他說,釋迦牟尼佛自己來註解這個《阿彌陀經》,也不能超過蕅益大師啊!蕅益大師是明代三大高僧,這是了不起的!他的《要解》不多啊,他九天工夫寫出來的這一部書,這是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來的。誰能花九天工夫寫出這麼一部著作?而且這麼殊勝。所以我們以前都是給大家研究這個《阿彌陀經要解》,現在我們換了《無量壽經》,但是這部書還是建議啊,這是咱們的一個寶啊。

就剛剛這個話,「一聲阿彌陀佛,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」咱們現在念的這句「阿彌陀佛」是什麼?就是咱們本師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五濁惡世,他成了佛了,他所得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就是這句佛號。你看看,這句話的份量是什麼份量!所以印光大師稱讚的也是如此。

「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」,把這個果覺全部的,把這麼大的大蘋果整個給你了,只要你吃啊。授給咱們濁惡的眾生,在五濁惡世還有很多惡習的這樣的眾生。這個事情是什麼事情啊?

「乃諸佛所行境界」,所以十方諸佛所都稱讚,這是佛所行的境界。說談神通,什麼是佛神通?「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是佛神通。而現在把佛的這果覺直接授給濁惡眾生,是佛的境界,諸佛所行的境界。

「唯佛與佛能究盡」,只有佛同佛才能夠徹底了知此事;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。」不是九界──九界,六道是六界,再加上聲聞、緣覺、菩薩,這一共是九界。這一切的九界(包括菩薩,從菩薩以下,聲聞、緣覺、阿羅漢以至於天人,以至於一切一切,底下不用說了),所能夠信解的,所能夠相信的,所能夠理解的。所以,我們說是難信之法就在此。

念這句佛號,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所得的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,這樣一個果實,全部給我們眾生了。這只是佛的境界,這個只是佛和佛才能徹底瞭解,不是菩薩以下所能夠信,所能夠解的。那菩薩就是能信,但是他還不能解,不能徹底解,不能究竟,只有佛才能究竟;那聲聞、緣覺就更難了,那其他的六道眾生就更難了,是不是?所以是如此殊勝之法。所以,我們就是從果起修啊,這一點很重要。

今天的時間到了,那麼我們再過一個禮拜,下兩週這個時候再跟大家相會。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