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(之八)

[解]:為宏淨宗,故願此淨宗第一之經,破塵生光;冀此無上之典,饒益當來。乃繼前賢,重行會集。

為了要宏揚淨土,所以就願意淨土宗的第一部經,能夠宏揚,能夠放光,讓這樣一個寶典,來饒益我們現在和將來。所以就繼續王龍舒等等之後,這些前輩的賢人、賢者之後再會集,這個是發了一個很大的心。這個以後我們有工夫再講,他第一次發心做了一個試驗;做了一個試驗,夢中就到了極樂世界,見了蓮池大師,這還有很殊勝的一些感應,這以後我們慢慢再說〔註一〕

[解]:屏棄萬緣,掩關三載,淨壇結界,冥心孤詣,稿經十易,方慶經成。

「摒棄萬緣,掩關三載」,一切人都不接見,誰來他都不見了,三年閉關。

「淨壇結界」,這個就是他在天津會集經時候的佛堂。這是夏老師,這是他的佛堂〔註二〕,這都是按密壇,淨壇結界,很如法的。

「冥心孤詣」,「冥心」就是很深的心。「孤詣」,這個「孤」字,禪宗有這樣的話,「歷歷孤明」,「歷歷」,清清楚楚,不是斷滅,很明,但是「孤」,也就是萬緣都放下了,所以無住啊。《金剛經》講無住,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你無所住,這個心它就孤了嘛;心還在生,它這就是明嘛,這個「孤」字的意思就是這個意思。

所以禪宗說「不與萬法為侶」,不跟一切萬法做侶伴,這也是孤的意思。「冥心孤詣」,「詣」是造詣,這個「孤」字也就是「歷歷孤明」這個孤。就是閉門三載,誰也不見,什麼世間的事情都不管了,一個念頭就是弘揚這個淨土法門了,所以這個心是 「孤」啊。

「稿經十易」,改過十次的稿子,最後才大功慶成。

[解]:首蒙宗教俱徹之慧明老法師手持會本攝影於佛前,為作證明。

首先得到慧明老法師……,慧明老法師在這個照片上,就在〔書本〕前頭,這是一個安徽的老法師。現在有人在五臺山,碰見廣濟茅蓬的一個老和尚還提到,他承認慧明老法師,「那了不起啊,那是開悟的大德。」

我可以舉他一件事,也就知道這個老和尚他這個風格了。安徽這個廟的名字我忘了〔註三〕,反正安徽很出名的一個廟,花非常多。春天了,廟裡花都開了,省政府要跟他這兒賞花、宴會,訂了幾桌席。慧明法師說,你們來這兒賞花是可以,但是只能夠是素菜,不能葷菜,葷菜不許進山門。可是省政府他們哪裡肯吃素,他們就堅持還是葷的就來了。這個交涉辦不通。慧明老法師一聽說這沒法辦交涉了,這個談判不行了,他就把這個僧袍一脫,拿了一個鐵的錫杖,橫著錫杖這門口一站,「你們誰抬葷的進來,我們就拚命。」大家一看,老法師今天變了樣,穿了個短裝,拿了個鐵錫杖站在門口。大家一看,「走走走,算了算了,換個地方,另外找個地方。」所以他不是屈於權勢這麼個人,同時在佛法,他當時是一個宗、教都很透徹的人。

夏老師會集之後,他首先贊成,他是夏老師的老師。在當時的居士中有兩個泰斗,叫「南梅北夏」。「南梅」是梅光羲,是我的舅父;「北夏」就是夏蓮居,他們兩個人都皈依慧明老法師的。

慧明老法師說:「我給你證明。」於是乎一人手裡拿了一本經,就是《無量壽經》,一人拿了一本,都有稿子,寫出來了。一人拿了一本,每個人捧著一本在佛前,一左一右,在佛前拍照。表示什麼?他說:「我給你證明,我承認你這會集本是好的。」所以這個找到了,經過了十年動亂,這個照片居然又回來了,這都是很不可思議,把它印在前頭作為證明,首先得到慧明老法師的證明。

[解]: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師繼之專講此經於濟南,並親為科判。

後頭又得到什麼呢?北方三大高僧(華北三大高僧)就是慈舟老法師、真空老法師、倓虛老法師,這都過去了,這三個人我都會見過,都是很殊勝。慈舟老法師在濟南,請他到濟南,到了濟南只做了一件事,就是講《無量壽經》,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專講這部經。而且慈舟老法師作了一個《無量壽經》的科判,而且很殊勝。說「三輩九品」,他特別提出了「一心三輩」,一心不亂的一心;「一心三輩」,一念淨心,念一句佛也能往生。這裡頭的三輩,一心三輩,這是慈舟老法師他特別提出來的,也就是給《大乘無量壽經》作科判的時候,分科判教的時候,他提出這麼一個說法,很殊勝。

[解]: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廣播電臺播講此經,稱之為最善之本。後復於經序中讚曰:「精當明確,鑿然有據。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,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。艱澀沉晦,使之爽朗;繁複冗蔓,歸於簡潔;凌亂俾成整嚴,闕疏悉令圓滿。必期有美皆備,無諦不收。……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。」

我舅父,梅光羲老居士,在中央廣播電台就講這部經,並且稱為這是善本。而且在經序裡頭說「精當明確」,「精當」是既精要又妥當,「明確」很明白、很確實。

「鑿然有據」。確確是都有證據。都是什麼?都是根據原來的譯本裡頭出來的。

「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」,沒有一個意思是原譯裡頭沒有的。〔「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」〕,沒有一句話是出乎原譯的本經之外,句句都是從原來的譯本中有著落。

「艱澀」,這很難念的,很艱、很澀口的,這種文字很多,古的文章還蠻艱澀不好念,艱澀的就使之爽明。還有「沉晦」,「沉」,這今天天陰得很沉哪,陰沉;「晦」,初一是晦,沒有月亮,也就是沒有光明,不明白、不明顯。這些艱澀的,不明顯的地方都使它爽明、爽朗,變為爽朗了。他把這個字盡挑好的,把這種艱澀的字,沉晦的就……,你有幾種譯本中,那個就可以捨嘛,選那個好的進來嘛,是吧?

「繁複冗蔓」,很繁瑣,重複,很冗長,「蔓」是枝蔓,枝枝節節的;「歸於簡潔」,簡單、乾淨。「凌亂」變成整齊了,亂的變成整齊了。缺的叫它圓滿了,比方這個魏譯本缺兩願,也都把它都補進來了。

「必期有美皆備」。這原譯中所有的美之處,全都要備攝在自個兒這個會本裡頭。「無諦不收」。沒有一個真實的義諦不收進來的。

「……雖欲不謂之善本不可得也。」(中間有些刪節) 雖然你想不管它叫做善本也不可能了。這是我先舅父讚歎這部經的話。

[解]:於是先師會本問世以來,不脛而走。……行見大經光明,常照世間。昔賢會集之勝願,幸告圓成。《無量壽經》之善本,於茲慶現。此實為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。  

所以先師這個書問世以來,它就是傳播得很快,各地都在印行。上次已經大家看了,這個美國啊,什麼什麼都在印哪;他們現在還在那講解,各處啊……,這比我們國內顯得還先走一步。這個文字很明白,我就不多說了,一看就知道了。

底下就談到我自己了。

[解]:念祖乃具縛下凡,謬蒙先師以註解宏揚此經之大事相囑。余雖初發大心,但以障深慧淺,承此重命,實深惶懼!所幸曾參先師講席,親聞此經全部。

我自己是個下凡,先師期待我完成這個任務,作這個註解。我雖然是發了一個願意報佛恩,度眾生的願,但是「障深慧淺」,障礙很深,智慧很短淺哪,所以對於這樣一個重命很惶懼的。所幸呢,就曾經聽過先師講。

[解]:且於廿載隨侍之中,得聆禪淨密各宗玄奧,粗曉先師會集大經之深心。六十年代初,曾試寫此經玄義之提綱一冊,呈師鑒核,幸蒙印可。但經文革浩劫,此稿已蕩然無餘。

而且在二十年隨侍之中,常常親近,聽到關於禪宗、密宗各方面的夏師的這個體會。人家都知道我是從夏老師學淨土宗,而不知道我從夏老師,我在禪宗得的益處是非常突出。我是首先從禪宗打開一個缺口,這才能夠粗粗知道先師會集這個大經他的用心。

在六十年代初的時候寫了一個提綱,我就念給老師聽,我很簡單的讀一讀。讀了之後,當時夏老師的話,很簡單的說:「以後《無量壽經》隨你去搞。」

這樣的話,所以經過十年動亂之後,我的稿子也沒有了,筆記也沒有了,但是就因為夏老師說過這句話,這部經的事情可以「隨我去搞」,所以就斗膽哪,這又繼續。

[解]:現余年逾古稀,復多宿疾。愧深恩之未報,懼無常之將至。於是奮老病之殘身,繼傳燈之宏誓,以此身心,供養三寶。閉門謝客,全力註經。

等到真正來寫的時候,這我都七十了,都年逾古稀了,又有很多病。現在在上課,也還是帶病來的,所以別的這些聚會我都不參加。最近中日學術交流會,兩次的會下了請帖我都沒去,就把這點精力留著;它還有宴會,宴會我也沒去吃,就這一點點精力來給大家上課。當時,寫這個註解也是這個心情,所以就「閉門謝客」。現在我這謝客的牌子還是沒摘,所以希望大家多體諒,因為精力很有限,就「全力註經」啊。

[解]:冀報先師暨十方三世上師三寶與法界眾生之深恩於萬一。

(底下這句話,這個斷句,它這斷得稍微有點毛病。) 為什麼這麼做呢?就是打算要報「先師」,還有「十方三世上師三寶」,(「上師三寶」這兒不要斷;「上師三寶」,因為密宗稱「四寶」,提了「上師」再加「三寶」,這是一氣讀下來),「與法界眾生之深恩於萬一。」所以這麼做,來註解,帶著病,這一切一切,只是為了想報這個恩哪。

[解]:復以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。理者,實際理體,亦即真如實相,真實之本際也。契理者,蓋本經乃「住真實慧」,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,並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純一真實也。

那麼再後一點點,就是「本經之殊勝在於契理契機」,契合於理,又契合於機。「機」是機緣、時機。「契理」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實際的理體,這個「真實之際」它的理性的本體,也就是真如跟實相;所以契理就是契合真如,契合實相,契合真實的本際、它的本來。

為什麼說我們這部經是契理呢?因為這部經它是「住真實慧」,阿彌陀佛住真實之慧;所有來的這一切參加會的人,都是在「開化顯示真實之際」,要把這個真實之本際開化顯示出來;為什麼要有四十八願度眾生?他就是要給眾生「惠以真實之利」,都是真實,純一真實,所以這個真實就是理體啊。

[解]:又本經稱為中本《華嚴經》,經中所詮之一切事理,即《華嚴》之事理無礙、事事無礙之一真法界。《華嚴》秘奧之理體,正在本經,故云契理。

本經稱為中本的《華嚴經》。中本《華嚴經》嘛,《華嚴》就是「事理無礙」「事事無礙」這樣的一真法界。「事理無礙」「事事無礙」,這個《華嚴》的「事事無礙」在今後我們要講到。這「十玄」哪,有十個玄妙,《無量壽經》都有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是中本的《華嚴經》。這個一真法界,「《華嚴》秘奧之理體」,就是蕅益大師的話,「正在本經」,正在《無量壽經》,所以說契理。

[解]:至於契機,則更是本經之獨勝。經中之持名法門,普被三根,齊收凡聖。上上根者,正好全體承當;下下根者,亦可依之得度。上則文殊、普賢法身大士,亦均發願求生;下至五逆十惡,臨終念佛,亦必隨願得生。……頓與觀音、勢至並肩。可見此法門之究竟方便,善應群機也。

「至於契機」,契合大家的機緣,這是本經《無量壽經》最獨特的殊勝啊!它的「持名法門,普被三根」,上上根的人正好是如龍得水,全部承當;下下根者也有門可入,可以依靠這個法門得度。文殊、普賢也都是要發願往生啊。《觀經》的那個十惡,地獄相現,念十聲還接引往生了。這個事情我下一次給大家講,今天來不及了。

近代一個人,地獄相現,念佛,佛來接,是真實的事情。這個是江蘇的人民代表,一個老居士,他自己弟弟的實際事情,已經看見地獄了,跟經上說的一樣,今天時間來不及,我們下次再說;所以這樣都行,是不是?這樣一往生就到了極樂世界,就跟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」,跟文殊、普賢、觀音、勢至也都平等了。所以這個法門哪,它應機啊!

[解]:又契機者,亦寓契合時機之義。……當前科學發達,人類應具之知識彌廣。社會進步,每人所肩之責任倍增。故咸應廣學多能,鞠躬盡瘁,參加建設,造福人民,實現人間淨土。

再一個,「應機」是什麼呢?就是應乎這個時機。像現在我們科學越發達,社會也在進步,要求的也越高;科學越發達,這個人的知識就要多呀!現在你要懂很多東西,你一點科學不懂,什麼都是一個旋鈕,一個什麼什麼來操縱,你就是要知道的這些常識,就要比過去多得多了。將來的改進,咱們這個汽車將來是什麼樣的,種種種種的,都須要你趕上時代。而且這個社會也在進步啊,要求你要有覺悟,你要為「四化」〔註四〕貢獻力量,所以這都使你很忙啊。都使你很忙嘛,那麼你這哪有那些時間去住山洞?去閉關哪?

出家也不行啊!我們這個佛教協會開會,聽見很多人就在那兒發牢騷,他說,現在出家人,廟都公開了,從早上起來就是一把笤帚,早上起來掃樹葉,下午掃糖紙果皮,一把笤帚掃不停,前殿、後殿,累得腰酸腿疼啊。所以這個時候,就是淨土法門當機。我就說,你這個笤帚正好念佛嘛,你這掃一下,「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」,你有什麼妨礙啊?所以它應機啊。

那個黃打鐵,他就往生了,就打鐵的時候往生了。所以就是大家都在忙啊,就是做了和尚還緊張呢,居士就更不用說了,所以它這個契機啊!所以這個就是說,它這個之所以殊勝。這個我們下一次再講,現在就談個頭吧,這些保留在後頭,多花了五分鐘,對大家不起!

註一:參考〈禮佛現光第三十八 (之二)〉網頁後段的錄音文字記錄。
註二:黃老在課堂上指著《大經解》前頭部分,慧明老法師與夏老居士在佛堂各捧一冊《大經》會集本的照片,並講解夏老居士的佛堂情形。
註三:這座廟應是安徽安慶地藏庵。民國十年,夏蓮居大士與梅光羲居士等赴地藏庵皈依慧明法師,受三皈五戒。
註四:四化是四個現代化的簡稱;即「工業現代化、農業現代化、國防現代化、科學技術現代化。」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