怎麼樣做才是發菩提心?

編按:此篇開示是摘錄自黃念老於一九八七年蒞美弘法期間,在維州蓮華精舍回答弟子有關發菩提心的問題。以下是這次開示的錄音及文字。

〔一出家弟子問:想請問師父,要怎麼樣做才是發菩提心?〕

黃老答:嗯,現在大家都已經在發,那麼就是發到一個是什麼程度的問題。

首先來說,你這肯出家,這個心就是一個好的心嘛,就是出離心嘛,能夠捨掉這一切人家捨不掉的東西,那這個就是嘛。你這個出家,如果說是由於消極,由於生活沒著落,那這樣來……,那這個心那就還是被迫的,那不是發菩提心。你要真正的就是覺得,這人生這一切都是虛幻哪,那麼我應當捨離呀,要求真正的自覺覺他之道,那這就是菩提心的一種表現嘛。

所以菩提心它要包括,包括這個願意……;一個就是,要相信一切眾生都能成佛;那自己也能成佛,都有佛性啊。在這個情形之下,你自己想成佛,我要成佛,是對的。你為什麼可以成佛?因為我本來有佛性啊。因為我本來有佛性,我才能成佛呀!你本來沒有佛性,那為什麼磁石只能吸鐵,不能吸我的茶杯呢?那茶杯它沒有磁性啊,它就沒有作用,就沒有感應啊。我們為什麼能成佛?因為眾生都有佛性啊,所以我們可以成佛呀。所以有要成佛的心,裡頭,你看著好像只是自己的一個願望,而實際這個心,他的出發,裡頭就有智慧啊,相信有佛性。

為什麼要度眾生啊?因為這眾生是可以度的。你要是你煮沙子就不能成飯哪;你煮米就能成飯哪,米它是可以煮成飯的嘛。眾生是可以度的,他是可以成佛的嘛,他都有佛性啊。 所以光光只是去度眾生,你要這個……,你要從這個信心出發,那你這樣度眾生的願,你就有了智慧了。

那麼,煩惱為什麼可斷呢?(這個四弘誓願啊。)因為煩惱它本空啊,所以「無無明」啊!這個《涅槃經》,佛遍到一切,找無明不可得呀。既然叫做妄想,就是虛妄,虛妄就是不真實的,所以「當處出生,當處滅盡」,所以一切煩惱都是如此嘛。這都是虛妄的東西,虛妄的這個……,現在所以科學家用的話,用得很好,都是「錯覺」嘛!這個名詞用得很好嘛,物質是錯覺嘛!哈哈哈……,所以將來這個佛法好辦,這是一件事,這個科學啊,將來許多科學家會信佛的。所以在這個情形之下,我們也可以斷煩惱啊,本空啊。

法門無量嘛,那麼就是,法門,我們本來有佛的智慧,是吧?那麼只要一恢復,我們要恢復我們的智慧,是不是啊?那麼就是要去度眾生,要去學這一些法,而這一些法不是僅僅我從外面學來的,這也就是我本來所有的嘛,所以我們就容易學到手。我們這學個東西你要學到手;那本來就是學到手,現在有些忘了,那經別人一提,我就記起來了,我腦子裡本來有的嘛!

這個四弘誓願大家一般還都有。那麼你這個四弘誓願,要是從我這麼想的來出發的話,你這裡頭都包括了智慧。四弘誓願是個大願,對不對?那這裡頭有慈悲心,這裡也包括了智慧,你要就是像我所說的這樣,去發這個四弘誓願,這就是咱們最初步的發菩提心〔註一〕

你這個杏仁兒裡頭,真是是咱們的心了,那就是說,你這個杏仁裡頭已經長出一個綠芽來了。你就跟別的杏仁就不一樣了,你就是已經發菩提心了,那它必定是要繼續生長。有一天它就長出土裡頭來,長出土來,這個時候菩提心,就更圓滿啦,長得有這麼高了嘛。就是說,這個不管你桃子發出來的,這就是桃樹,杏仁發出來的,這就是杏樹,就叫它叫樹;就管你叫佛。你到了這個菩提心能生長……,所以未發心者勸令發,已發起者護增長。增長嘛、增長嘛,就是從這兒出發,就增長。這個智慧,這裡就有智慧,但是智慧甚深甚深哪!行「深般若」波羅蜜,甚深甚深哪!

而且佛法是無盡藏,這裡頭我們就要好好去學般若,這學般若就稱為菩薩,叫「學般若菩薩」;我們發了大心,就叫「初發心菩薩」。所以我們凡夫(就是我們在家人),也都可以稱為菩薩,這是初發心菩薩、學般若菩薩。

而且這個就,在發心上說,就超過阿羅漢,因為阿羅漢他已經灰身滅智;他要回小向大,那就比我們強啊,他也發這個心了。他要不回小向大,他就入他的涅槃了,他都無我了,這都不管了,那佛就說他們是焦芽敗種。那個芽焦了,那個種子腐爛了;我們還在長啊!所以這個事就是說,你看看,成阿羅漢多不容易呀,咱們要這麼發心,我們就超過阿羅漢。

而且我們不斷地看經聞法,增長咱們的智慧。那麼再有,就是必須有一個實際的修持。這兩個都是不能少,所以就是說是「行解相資」,如鳥的兩個翅膀。小孩子一玩,拿個東西一打,一個翅膀受傷啦,那就掉下來了;所以必須要有兩個翅膀:一個是「行」,一個是「解」。

那麼至於有的老太婆她一點兒不解,她念的功夫很純,她能夠成就,這是由於她有殊勝的信心哪。這個殊勝的信心是來源於殊勝的智慧呀,這是她宿世的智慧,她今生成佛,所以她有那麼純正的信,她就能把這一句念到底。念到底很難哪!念到底就念到最後這一念哪,那也行。但是她的智慧,她就是表現在信心上。所以現在很多人就勸「你學學老太婆吧!」一些老太婆她什麼事也不管,她就一心地依靠,就這麼死心塌地地念。她這個信心裡頭也包括了智慧啊,她這個清淨的信心,是殊勝的智慧啊。

那麼我們既然是知識分子,我們知道這麼多經,那我們就更可以從這些經典來熏習,來增加咱們的智慧。所以「慧」就須要「聞」哪,要聞法;「定」就須要「練」,打坐,這是練。咱們今天這個作功課,還是念佛珠,數,這裡也包括了戒定慧都在裡頭了,你這也是習定,也是學慧,所以我們這樣子去做,讓這個行和解〔相資〕。我們既然可以直接去閱讀經典,而且咱們中國過去的翻譯,翻譯得那樣好!

現在人的翻譯遠遠地不行了。他們出版了一個大圓滿,那翻譯得很差呀,文字很費解啊!我家裡誰給我寄來一本,就是另外一個人的,比他那一本強得多了!那個文字很清楚很明顯,所以翻譯的好壞很有關係。現在人翻譯東西,從西藏翻譯,有很多人是迷信,有很多現在人找人去翻,現在這些人沒有誰有資格翻,說老實話。

就是昆明嘛,我們很熟的人,都他們自個兒的事,這兩人現在毀了,這兩個人修,現在都承認他們毀了,本來是中年人;本來這老一輩的老了(這個方于八十多了),希望這兩個青年人……,現在這兩個青年人都毀了,這學密學了幾十年,也都毀了。他們曾經找活佛傳他們金剛薩埵,給了他藏文的法本,他們也會藏文,但是看不懂。那不是文字問題呀,你文字每一個字都懂了,那意思還不……;中文也一樣不懂嘛!你中文拿本禪宗的書你看看、試試,你懂不懂?就是不懂嘛!不懂還對了,你要懂,更壞!這問題在這兒呢。他另外找了又一個紅教的活佛,說:「我們這不懂,請活佛你給我們講講。」那個活佛拿來看看,看來看去,反反覆覆看、反反覆覆看,他講不了,他說:「你們還是問你那個師父去吧!」

它這個道理很深,他這句話,你要不達到這個……,你就不敢肯定他這句話他對不對啊!他話說的這個……;你像那個《圓覺經》的「本來成佛」〔註二〕,圭峰大師都不敢相信哪!《圓覺經》的「本來成佛」,他說「應該是本來是佛」,其實這個「本來成佛」是對的。所以他這裡頭很深很深哪,就是活佛他拿著本子他都不敢講啊,這是真事嘛!你現在一個人,你這普通一個人,他學了幾天藏文,他要翻譯,他翻譯的那個東西你能看嗎?那不知翻的是什麼,他根本沒懂!那活佛都不敢翻,現在一個人敢翻哪?所以要看中國的東西啊!

中國的東西,過去那個玄奘啊,玄奘翻的還不算好,那鳩摩羅什翻的就是好。他是七個佛的翻譯的老師,佛寺都是他來翻譯經典哪,那殊勝極了。所以我們現成有這些好的東西,所以王師父〔註三〕的功德就在這兒。都是要跑西藏去搬;王師父就叫我們要讀漢地的這些經典,必須讀多少。我們這麼個很寶貴的傳統,這樣的遺教,你把它捨棄了,現在又按現在人的水平去翻,那你這個就多吃虧啊!所以現在我們蓮華精舍的幾個特點(王師父的),要看咱們原來有的,必讀,有的是參考的〔註四〕。沒有說你要去看新翻譯來的那些東西,可看可不看!

這「修持」,王師連那個修持也不一定按西藏的規矩。不是要把西藏那一套東西搬到咱們中國來 ── 都要念藏文,都它一個樣子,用它那些東西;我們是把它的精華拿過來。

把它的精華拿過來,而我們可以用我們漢人都能相習慣的一些方式,來做這樣的弘揚,成為中國的一個密宗。那麼去搬這個另外一套,那真正是成了喇嘛教了。那喇嘛教、和尚教,變成兩個教了,那就割裂了,那有什麼好處?而且這殊勝也不在乎那些儀式、那些念法,那些東西。主要嘛,還就是生起次第,圓攝三次第〔註五〕,從這個地方去一步踏到底。一步踏到底,這一步就到家。初步即是到家,就把這一步認真了,就這麼走下去。

發心就是這樣,就是剛才我說的,舉這個四弘誓願為例子。那麼這個就是,你要是沒有我前頭那些解釋,你就是「我要度眾生呀,我要成佛呀,我要……」,那麼這個就是一個「行願菩提心」。但是你要是從這個都有「佛性」,這樣一個大佛的這個結論出發,聯繫在一塊兒,深信這個。深信這個,而知道自個兒願意成佛;而眾生是可度;煩惱本空,所以可斷;這一切法門我本具,所以我能學到手。這就是結合了智慧,那這就是菩提心了,那這就是咱們的初步。

只要這個心(這個心也無盡哪),這樣發了、做了,「佛道無上誓願證」,我做到什麼地步?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我度了幾個了?是不是啊?隨著你的心的增長,那就要起行嘛!行也可以促進你的心啊,所以這也無盡。

再有就是說,自個兒在這「行」和「解」,這兩句話大家必須要記住:「行而不解是增長無明」「解而不行是增長邪見」。這就是佛學家,好多佛學家,很有名的,他解,他沒有實修,結果他淨出邪見 ──《楞嚴經》是假的,《大乘起信論》是假的,《地藏經》是假的……。

註一:黃念老在《淨宗心要》一文中說:「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,這樣的心。」念老在講《從金剛經談到無量壽經》時也提到:「通俗說來,菩提心是什麼心呢?就是大智慧、大慈悲、大願力三種圓融一致的心。」
註二:《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》「善男子。此菩薩及末世眾生。修習此心。得成就者。於此無修亦無成就。…… 始知眾生本來成佛。生死涅槃猶如昨夢。」
註三:即蓮華精舍金剛阿闍黎王家齊上師。
註四:黃念老在《谷響集 • 答LM兩居士》的回信中說:「王上師曾指定精舍同學必讀與參考之經論各十餘部。《金剛經》《圓覺經》《法華經》……《六祖壇經》《大乘起信論》皆必讀者。」
註五:三次第指生起次第、圓滿次第、大圓滿次第。黃念老在1991年對弟子講【如何續佛心印】時提到:「像密宗它這就是生起次第、圓滿次第,……,一步一步修上去,修到大圓滿、大圓滿次第,它都是這個次第法。」

回【信願與菩提心】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