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佛功德 (之一)

【二念佛功德,出生諸佛報化者。】
由於念佛,念即憶念之意,憶佛念佛,憶念佛的功德。佛有無量無邊功德,出生諸佛的報身佛、化身佛。佛有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化身。法身是最高的。成就了法身,就是最高的成就。從佛的法身出現報身、化身。剛才說念佛的法身,是佛三身中最高的、最根本的。底下怎麼圓滿呢?還要念佛的報身、化身。因為佛現報身、現化身,正是為了救度我們。報身有自受用身與他受用身。他受用身就是為了利他,化身更是這樣。化身分兩種:一種是應身,像釋迦牟尼佛,正式成佛的化身。還有一種化身,如魚籃觀音,化成漁家的女孩子,籃子裏還有條魚,由於貌美,求婚的男子很多,她就陸續拿出《心經》《普門品》和《法華經》,並說:「誰能先背誦,我就跟誰結婚。」用這變化身來救度眾生。

淨土法門四種念佛:實相念佛、觀想念佛、觀像念佛、持名念佛。持名,我們都知道。觀像,是看阿彌陀佛像,眼睛裏看著像,心裏頭也是這個像,這也是一種念佛方法。觀想念佛呢?(密宗很重觀想,就完全用心想念佛像和境界。)《觀經》詳講此法。一步一步的練習,日觀、水觀,一步步上去。所觀的,就是報佛的依正境界。

而我們現在為什麼不大力提倡《觀經》?實因眾生是很困難。《觀經》告訴我們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。六十萬億條恒河的沙子的由旬,由旬是長度單位,一由旬約吾人四十里,所以佛有多高。念佛讚唱:「白毫宛轉五須彌」,此根據《觀經》而來。白毫是旋轉圈的,有五座須彌山大。太陽是圍著須彌山轉的,咱們圍著太陽轉。想想須彌山有多大?佛眼如四大海水,這個心量與凡夫相較,我們的心量很粗、很小、很狹隘,觀不出來。又云: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(不是三十二相),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。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,是化身的相貌。但是報身就不一樣,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,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,徧照十方世界,對念佛眾生攝取不捨。

阿彌陀佛放光作什麼?十方世界念佛眾生,佛光都會攝受;而且不捨,不放棄我們,不捨離我們。所以說,我念佛時,就是佛念我時。為什麼你能念佛?就因佛也正在念你,正在攝受你,你能念佛還有什麼畏懼?應該是無所畏懼,因為佛常放光在攝受;而且阿彌陀佛派二十五位大菩薩隨時隨地護持你。所以,就沒有魔障。這一點大家要堅決的相信。

這就是觀報身。《無量壽經》裏說:上輩往生之人,臨壽終時,阿彌陀佛,與其聖眾,現在其前,就是報身佛來接引。中輩的人,阿彌陀佛化現其身,化身來接引。報佛、化佛隨著眾生的修行,都來救度攝受。所以,第二要念佛的功德,出生諸佛的報化身。《觀經》觀阿彌陀佛的報身如此的偉大、如此的相好、如此的光明、如此的慈悲。報身有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,一一好有八萬四千光明。光明作什麼?攝受我們,真太慈悲了。所以,要念佛的報化。

《往生論》中五念法門,即五種念佛:禮拜、讚歎、作願、觀察、回向,都是念佛。觀察包括觀想,憶念佛的功德,觀像、持名都在其中。

【一切如來稱法界量,現種種身,示無盡莊嚴,作無邊佛事,一以普光明智而為其體。】
佛是如法界的量,這個量是無盡的、無邊的、不可思議的。如這個量,和這個量相稱,來示現種種身。佛身也無量,也無盡,也究竟,也不可思議。示現了無盡的莊嚴。因為法界無盡,莊嚴也是無盡的。作無邊的佛事:佛八萬多相,每一相八萬多好,每一好八萬多光明,這個光明徧照十方攝受眾生,作無量無邊佛事。這只是相好,一個方面,佛還有其他種種方面,所以佛作的佛事無量無邊。這些事,以什麼為體?而能有這樣的示現?「一以普光明智而為其體」。智慧,佛是什麼?就是智慧。普:普徧,普賢的普。普光明智慧是其體,於是乎流現無量的身、無盡的莊嚴、無邊的佛事。以下又引證《華嚴經 • 世主妙嚴品》。

【如世主妙嚴品云:「智入三世,悉皆平等。其身充滿一切世間,其音普順十方國土。譬如虛空具含眾像,於諸境界無所分別。」】
佛的智慧入三世。三世指時間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「悉皆平等」,佛的智慧,大平等的智慧。「其身充滿一切世間」,佛所現的這個報身,這個身充滿在一切世間。「其音普順十方國土」,所以「佛以一音演妙法,有情隨類各得解。」佛用一個音聲,但不同的有情,不管是中國人、蘇聯人、美國人、日本人、非洲人都懂。不但人懂,畜生、貓、狗、螞蟻都懂。只有佛才能做到。「譬如虛空具含眾像,於諸境界無所分別。」以這個智為體,好像虛空中包括了一切像,一切形相都在虛空當中。佛也如是。以普光明智為體,出生種種示現。「於諸境界無所分別」,上面講平等,此處講無分別。這就是佛的智慧。我們眾生就是喜歡分別、喜歡執著,只是這樣、不能那樣。往往自己有一個成見,我這個是對的,別的那個不對。這就跟佛的智慧不相應了。佛是平等的,沒有分別。但佛不是糊塗,還是什麼都清楚,只是沒有愛憎在裏頭。我們就是分別心,這是我喜歡的,那是我不喜歡的,但佛是平等普度的。

【以此智不思議故,無分劑故,為能具足如斯力用。】
因為此智不可思議,沒有限度、沒有邊界、沒有分劑,所以具有這樣的力用。因為這個智慧不可思議、沒有局限。這就是說,諸佛報化之所以出生,就是因為以普光明智,佛的法身為體,而能夠有這種示現,出現種種的報身的、化身的佛。首先把報化身佛的體 ── 智慧,提出來。底下為了利益學人,預先防止我們的偏差,所以指出:

【在凡夫地,聞法入理,得根本智,苟不能依智起行,圓修圓證,墮於二乘聲聞境界,諸佛大用不得現前。】
在凡夫的地位聞法,能信此理,信法身了,並得到根本的智慧,稱為「得根本智」,這就是「開悟」的人了。凡夫做到這一步,在當前地球上應該還是有的,只是不多。凡夫聞法、通理,能夠契入,得根本智,就是禪宗破初關,就是見一見法身。

所以,這個境界不是氣功那些境界所能比的。它們都是可思議的、有限量的。我們這是離開言說、離開思量、離開語言、說不清、道不出、想不到、想不明白。開悟的人把他開悟的境界跟你說,你還是摸不著頭腦。

到了這個地步,見法身,得根本智,已經很難得了。(根本智就是破本參,初明自已的心地。)得根本智,如果他不能依更廣大的後得智、差別智來修行,來圓修圓證,他也就跟二乘一樣,墮於寂滅。墮於此一境界:法身無為、無相,不會生起諸佛的這種大用:要救度眾生,示現殊勝的報身,建立殊勝的佛剎。報身放的光明徧十方虛空,救度眾生,現種種的化身,像觀音菩薩化身美女,讓打漁的人因求婚,而背誦經典,來度他們。沒有利他的心,沒有成就國土的心,不就跟阿羅漢一樣了嗎?所以說「墮於二乘聲聞」。外道以升天為其得果的究竟,佛教以升天為墮落。小乘以成阿羅漢為究竟,成為聖人(阿羅漢是聖人,是小乘極果),但是從大乘教、一乘教來看,還是墮落。所以「墮」於二聖聲聞境界。(密教裏,跟聲聞眾同住七天是犯戒的,因為他們不是大乘行者。)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  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 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