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經 – 即身取證簡要之法 (之三)

【常觀十二支因緣,明生死本。次習禪定,內觀自心,本來清淨。】

「常觀十二支因緣」,十二因緣,阿羅漢是從聽到了法,修持而成功的,叫做聲聞。不用等佛來說,自己能觀這個十二因緣,能够證果的,稱為緣覺,也叫辟支佛,這都是小乘。這個十二因緣就是從無明起,底下是無明緣行,行緣識,識,名色,六入,觸,受,取,有,愛,後來就是生死憂悲苦惱了。十二支因緣,從無明開始,什麽叫無明呢?這個最初的,人人本來是佛,就是最初的一念妄動,這一念妄動就是無明。所以「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」,不能够如那個實際,知道真如這個法,它是不二的,是一,不覺就動了這麼一念,就不是這個真如法一了,這就是無明。無明它的繼續就是行,行之後就發展成為阿賴耶識了。識底下就出來了名色,六入,就有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了。有了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觸,就要接觸了,接觸了就有所領受,就是受。受了就有愛,中間我可能還有個缺略,大致是這様的。有取,之後之後就完全是這個生啊、死啊。再有從這個入胎說,那麼由於無明而有了識,識就進來了,就到胎之内,慢慢他就要生長,他就有了六入,就長岀身體各部分來了,那麼他就有感觸,有領受。他就生出來之後,他就要有所愛,有所取,有所有,但是這一生完了之後,他又得死,就是這。所以這個生來轉去的,死了之後他又是阿賴耶識,阿賴耶識又是開頭,十二因緣就是這麼循環不已。所以常觀十二支因緣是什麽呢?就明我們生死的根本,就是這樣如夢如幻。

而更重要的就是《心經》所說的「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。」所以這個《心經》「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」就是十二支因緣,從無明到老死,所以破這十二支因緣,沒有無明了,那就沒有老死了,那麼這個就證道了。但他說的這個無明是淺的,還不是根本的最後的那個無明。是枝葉無明,還不是根本無明,證阿羅漢是到這一步。那麼真正成佛當然無明就全空了,所以說最後的,到了等覺菩薩,還有一分的無明還沒破,要破了最後一分的「生相無明」就成佛了。但是究竟說無明是什麼呢?無明,佛在《涅槃經》中在涅槃臨示寂之前,三次告訴大家:我入了種種禪定,入了種種境界,也就是入了種種的空間吧,找這個無明,是不可得呀。找一個什麽東西叫無明,是不可得。所以這個是佛最慈悲的開示,所以根本沒有無明,就是你現在不能相信「真如法一」,這就是無明。「真如法一」,真如的法就是不二的。你老「二」,這個「二」就是無明,哈哈哈哈。這就是生死本,這就生死不已,就是入胎出胎,輪轉六道。所以常觀這個因緣的話,明白這生死本。

次要習禪定,所以它這個戒定慧,整個的修持要修習禪定,我們現在修密法裏頭,它也是,一般就是先要澄心入定。法本上寫的第一句「澄心入定」,心要像水澄下來,入定。但現在大家還沒有……。還有住三摩地,在觀想之前,也都是定之後的境界,所以現在修密多少還是有點兒躐等,就是不大够,就修了。那麼在法之後,這個觀想之後,所以大圓滿,有的寫大圓滿,有的不寫大圓滿,也都是要求你定一定。所以戒定慧,這個學顯教的人,念佛的人,這個倒不需要你把念佛的時間騰出一部分來,來練習定。但是密法的這一個儀軌裏頭,它這個地方一開始修正法以前,一直到圓滿,到大圓滿之前,這一頭一尾,都還是要求你定一定。所以我也覺得同樣的,不是單花很多時間去練習定去,在這個時候你盡量的坐一坐,所以戒定慧,同樣都是重要的。那最根本的是什麽呢?是慧,因為這個三無漏就是六度的精練。六度就是布施,持戒,忍辱,精進,禪定,般若。你看持戒在裏頭,禪定在裏頭,般若,六個裏頭挑出三個,就是三無漏學,那三個就攝在裏頭了。但是這個六度裏頭,般若才是眼睛,前五度如盲,第六度才是眼睛。昨天不是說嗎,你要有這個般若,你這個布施、持戒、禪定才能够稱為波羅密。你沒有般若,你就只稱為是布施、禪定而已,持戒而已,你不是波羅密,因為跟瞎子一樣。所以我現在就是比較强調什麽呢?强調大家要學習般若。因為你有了眼睛之後,你再去修禪定,什麽什麽,你的方向你就不會錯了。第一因為你知道方向了,還有,哪兒有坑,哪兒是危險區,你就是看的很清清楚楚了嘛。所以以這個智慧,以這個為主,那底下跟著就來了,禪定是不可離,但是它通篇就這四個字提到禪定。

底下呢,就是「内觀自心,本來清淨。」這個也就是最殊勝的禪定,這個也就是很殊勝的智慧。所以從底下起,就深入了,就是反觀我們的自己本心,「本來清淨」,這四個字很好,不是因為你修了才清淨的,不是你用了什麽方法,使得他清淨的,他本來是清淨的。但是這個「觀」是不大容易呀,文字寫的雖然很輕鬆,聽起來也很輕鬆,我就問一句:「你怎麼觀哪?」所以現在只能够是想哪。所以觀想觀想,那是先從想下手,還是從思維中下手,先相信,先反觀自心,相信這個自心是本來清淨的。你要能觀得到自心,而且能了知它本來清淨,那就不是今天的水平了。總之就不是尋聲逐流,隨著許多外境去追求這些聲色,而是内觀自心,返照,返聞。這個「返」字很重要,現在先了達自心是本來清淨,但你當這樣觀的時候,你也會感覺到是要比平常清淨,相信自心本來清淨,就這麼看。

上一頁            回目錄            下一頁